走进甘肃省敦煌市郭家堡镇土塔村,道路平坦整洁、庭院错落有致、休闲健身环境优美、公益文化墙随处可见,文明乡风拂面而来,绿树掩映间,一幅村美人和的田园画卷映入眼帘。
近年来,敦煌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持续深化乡风文明培育行动,把文明理念播进百姓心田,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村规民约——
“约”出新风尚
敦煌市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50余个,不断健全完善“一约四会”组织架构,动员全市65个村(社区)干部群众立足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着力反对高价聘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提倡孝亲敬老、完善乡村治理的文明行为同时对婚丧礼金、宴席桌数标准等制定了“限高”具体量化标准,提倡婚嫁“零彩礼”,倡导建立家庭创业、育儿“幸福”基金,实现婚事习俗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规范后的村规民约简单明了易识记,更加务实管用,我们村发生了越来越多可喜的变化。”郭家堡镇土塔村党支部书记刘虎智说。
8月22日七夕节,敦煌市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山门广场举行了“爱满鹊桥·缘定七夕”为主题的全市婚俗改革现场宣传会暨酒泉市·敦煌市集体婚礼庆典仪式,40对新人和10对金婚、银婚代表参加了庆典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对于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婚姻观具有重要意义。”敦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任可刚说。
近年来,敦煌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作用,精心谋划和组织开展“抵制高价彩礼 倡树文明新风”“简办红白喜事 推崇厚养薄葬”“推进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振兴”和“婚育新风进万家”等系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500余场次,受益群众3万余人次。成立由农村老党员、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组成的敦煌市红白事移风易俗促进会,在促进婚事新办和丧事简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乡村治理——
“理”出新气象
“羊圈全部建成坐北朝南的这不合理。养羊不怕冷、就怕晒,建成坐北朝南的夏天太晒了,羊根本受不了。”这是今年6月,在敦煌市莫高镇泾桥村民情恳谈会现场,干部群众共商共议农村圈舍改造事宜的一幕。
敦煌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的和美家园。全市实行以村(社区)为组织单元、40名县级领导包抓、225个帮扶共建单位、121名驻村帮扶干部,620余名村“两委”成员全覆盖参与的民情恳谈会制度,把会场设在田间地头、群众家中、生产一线,聚焦群众关心的焦点、难点、痛点问题和邻里矛盾纠纷,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确保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同时,深入开展平安镇村、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完善党务、镇(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全面提升党组织民主法治水平。建成“巾帼家美积分超市”43个,建立庭院卫生评比、积分兑换制度,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与“美丽庭院”创建等工作有效结合起来,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把返乡创业人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动员起来,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事业,带动和影响身边群众,掀起健康向上的乡村文明新风。
典型选树——
“选”出好风貌
敦煌市退休教师李磊,始终不忘传承弘扬良好家风,其家庭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甘肃省崇德守法最美家庭、酒泉市首届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近日,李磊为敦煌市基层妇联干部群众作了以“践行三个注重、传承良好家风”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辅导。
近年来,敦煌市持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行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示范户”等先进典型评选宣传活动,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充分发挥“甘肃好人”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作用,组建道德模范志愿者巡讲团,深入各镇、机关单位、小区楼院、学校等地,开展道德模范事迹巡讲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榜样的力量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
截至目前,敦煌市共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个、省级文明村镇16个、酒泉市级文明村镇18个,各级文明村镇创建率达到96.83%。先后评选推荐各类先进典型300余名,培树全国道德模范1名、“中国好人”3名、甘肃省道德模范3名、甘肃好人12名、“感动甘肃·陇人骄子”6名。命名表彰敦煌市级道德模范69名、“五星级文明户”4000余户。
以文化人——
“育”出好品德
9月19日,敦煌市文联及所属文艺家协会在肃州镇祁家桥村委会举办了“结对关爱暖人心·文艺赋能惠民生”文艺志愿服务活动,送文艺进村入户,深受群众好评。
近年来,敦煌市深入挖掘敦煌民歌、敦煌曲子戏等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精华,融入“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中,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活”起来。开展“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新编大型现代敦煌曲子戏《党河情》等文化惠民活动2500余场次。提升“百草园”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水平,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目前,敦煌市共建成农家书屋66家,出版物总量10.3万余册,实现了农家书屋镇村及农村幼儿园全覆盖。持续打造“书香敦煌”品牌,广泛开展常态化阅读活动,组织社会乡贤、文化热心人士等农家书屋志愿者,开展送图书、送文化、送科技活动2000余场次。邀请非遗传承人开展敦煌木刻画、敦煌剪纸等非遗培训200余场次,以文润德,成风化俗,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升群众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