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四川广安市广安区着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样板
◎ 蔡世杰

 

    近年来,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乡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着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样板。

    统筹兼顾、分类推进,整体提升场镇品质

    金秋时节,走进广安区彭家乡场镇,只见场镇道路整齐划一,车辆摆放有序,场镇设施齐全,与8个月前的脏乱差景象大相径庭。“多亏了政府投入2000万实施场镇提质改造工程,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美了,幸福指数提高了。”场镇居民李华平提起场镇提质改造就赞不绝口。

    该区优先建设中心镇。综合考虑区位条件、场镇规模、现实基础、发展潜力等因素,规划建设花桥镇、石笋镇等4个涉农片区中心镇,按照新型城镇化标准,推动场镇功能整体性提升、场镇面貌系统性重塑。2022年,花桥镇成功创建为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

    重点打造特色镇。按照“环境优美、业态丰富、服务完善、秩序井然”目标,高标准编制彭家乡、大安镇等4个特色场镇建设规划,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形态适宜、发展水平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特色集镇。目前,已完成彭家乡、龙安乡特色场镇建设,大安镇、悦来镇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兜底提升一般镇。坚持“普惠共享、缺啥补啥”原则,按照建设一个标准化农贸市场、一条规范商业街区、一所公办幼儿园、一个文体广场、一个停车场、一个管网配套且规范运行的污水处理厂(站)的“六个一”标准,全面推进10个乡镇、10个已撤并乡镇场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补短达标。

    完善功能、规范外观,实施五类农房改造

    沿着龙台场镇至德山村的公路蜿蜒前行,柏油路让人眼前一亮,路面平坦宽敞、整洁漂亮。沿线房屋修饰一新,调型后的高标准农田错落有致,车行其中,一片恬静的田园风光。

    “路修好了,出门方便多了,车都可以开到家门口了。”说起村里的变化,80多岁的德山村村民曹长旺老人很是开心,不仅路修到了大门口,自己的家里与以前相比,也有了很大不同。

    得益于龙台镇实施“五类农房”改造,老人家里厨房、厕所、浴室贴上墙砖,院坝、客厅也统一铺设了青砖,房檐升级加固,房屋修葺一新,旁边的老旧围墙换上了立体彩绘,门前新垒砌的花坛里面,红色的小花开得正艳,与黑色柏油马路相互映衬,在金秋平添生机与活力。

    2022年以来,像曹长旺老人家一样受益于“五类农房”改造的农户有7000余户。

    该区将实施“五类农房”改造作为乡村振兴重要工作来抓,规范改造内容。制定《广安区乡村农房改造提升专项规划》《广安市广安区2023年五类农房改造提升实施方案》等文件,坚持“三不三本”原则(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大包大揽、不搞表面文章,使用本土材料、尊重本村风貌、突出本地特色),对新村聚居点、老旧院落、散居农房、传统院落和新建农村居民小区五类农房进行提档升级改造,推动实现农房内部设施现代化、外观风貌规范化、村庄院落田园化。突出群众主体。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政府引导、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引导群众全面参与五类农房改造,强化项目审批、过程监管、集中验收,用好需求、问题、补助三项清单,将评价考核交给群众,全力建设群众满意的五类农房。分步分类推进。坚持试点先行,优先在30个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实施五类农房改造,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全域实施。2022年完成2400余户散居农户、20处新村聚居点、10处老旧院落改造提升和2处传统院落保护利用,新建1个农村居民小区;2023年计划实施1000户散居农户、5处新村聚居点、7处老旧院落改造提升和1处传统院落保护利用,新建2个农村居民小区。

    多措并举、纵深推进,开展环境提升行动

    10月17日,在广安区浓溪镇围子村人居环境整治施工现场,笔者看到,工人们正在有序施工,现场一派繁忙的建设场景。

    “ 今年我们村进行人居环境改造,主要是对农户的改厨、改厕、改圈,厕污共治和庭院经济一起共同实施,改造以后,对农户的整体居住环境(将)有大幅的提升。” 广安区浓溪镇围子村党支部书记彭先祝表示。

    2022年以来,广安区多措并举、纵深推进,开展环境提升行动。稳步有序推进“厕污共治”,按照“整村推进、分户实施”工作思路,以“3+1”砖砌四格池为主要技术模式,有序实施农村“厕污共治”示范村建设项目,2021年以来,完成“厕污共治”建设7000余户。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推行农村环卫网格化管理,推广垃圾无害化处理,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收转运处置模式,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处理,努力补齐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短板,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升级改造污水处理站、场镇雨污管网,分类指导各乡镇进一步完善行政村分类治理名录,积极推广污水处理技术,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档升级并完善配套管网,确保场镇周边生活污水应接尽接,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68.4%。

    据了解,此外,该区还环境塑形、文明铸魂,深化乡风文明建设,落实农户“门前五包”措施,改变农户不良卫生习惯,推动村庄面貌由“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按照“每季度区评乡、每月乡评村、每半月村评户”模式,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和文明家庭评比活动,强化评比结果运用,宣传奖励先进,鞭策督促后进。目前,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3个、省级文明村镇7个,市级文明村镇26个,区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98.94%。

 

当前:A4版(2023年11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