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探索让美好阅读触手可及
◎ 张全林

 

    “好希望小区附近有个城市书屋,闲暇时约上朋友一边看书一边喝茶。”日前,有市民表示,希望身边有更多的阅读空间,满足阅读需求。笔者梳理湖北省武汉市城市留言板上近日关于增加城市书屋或图书馆留言发现,相关部门都做了积极回应,要么公布借阅点,要么表示相关工作正在推进或即将完工。(11月19日《长江日报》)

    阅读是生活的需要,体现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书香中国、书香社会,阅读圈是重要载体。阅读空间是城市的文化“标点”,接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方便群众阅读,丰富精神生活。如果说公共图书馆是支撑全民阅读的主体,那么分布于各个社区的城市书房、街边“微·书馆”等阅读空间就是神经末梢。

    阅读空间不仅是阅读的所在,更是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阅读空间建设,是延伸和拓展图书馆阅读功能,方便市民就近阅读,打造全民阅读新平台,把书香社会建设向纵深推进的惠民举措。一些城市的阅读空间实质上就是“图书馆+书店”,拥有一定的书源支撑,实现借书、购书、看书“三位一体”。在这里,群众可以品一杯茶、读一本书、看一份报,轻松享受“家门口”的阅读体验。

    与硬件投入相比,建一处活一处,运营好更为重要。为增强阅读空间可持续性,一些城市在融合发展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如杭州市“西湖书房”通过与喜马拉雅合作开展有声图书服务,烟台市在社区图书馆中开设咖啡厅等,使运营经费自给自足得到保障。

    基于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与阅读方式的差异化,采取差异化方式满足需求,才能触动阅读“兴趣点”。除了常态化更新丰富图书资源,还应在精细化、精准化上下功夫。针对青少年特点,可建立积分机制,并辅以适当激励;针对部分上班族的生活节奏,不妨将阅读空间办成放松身心的场所;针对老年人养生保健需求,可组织经验分享活动;还可以通过阅读家庭等级评比等,将阅读深度引入居民生活。

当前:B2版(2023年11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