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市城北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综述
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陈规陋习逐渐破除;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崇德向善蔚然成风……今年以来,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着力培育和丰富民风乡风精神文明内涵,倡导美德,树立健康生活新方式,开创移风易俗工作新局面。
示范带动,党建引领新风尚
11月21日下午,城北区召开移风易俗工作交流座谈会,要求在深化认识中提高站位,在真抓实干中增强实效,在合力推进中抓好落实。要因地制宜不断健全完善“一约四会”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让“硬规矩”变为村民群众的行动自觉。党员干部要带头尊老爱幼、践行勤劳致富、抵制“三俗”,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同时,要凝聚各责任单位合力,明确责任分工,强化部门协作,严格督导考核,做到宣传到位、引导到位、服务到位。
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城北区以党建为引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主阵地,坚持“党建引领+移风易俗+群众自治”工作模式,积极发挥党员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让除陋习、树新风在当地蔚然成风。
立规建制,移风易俗常态化
城北区紧紧围绕深化移风易俗主题,通过树立村规民约、培育良好家风、深耕文化活动等方式,引导群众摒弃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陋习,形成勤俭节约、崇德向善、文明礼让的社会新风尚。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制定印发了各类文件,在全区全面推行“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制度,健全“区委领导、文明办牵头、各部门分工负责、乡镇组织实施、村‘两委’落实”的工作机制,紧扣目标任务,抓实抓细抓常,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各乡镇依托文明村镇创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统筹推进移风易俗,加大对评选结果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强化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群众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营造人人知晓、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努力形成崇尚文明的良好风尚,推动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
落实落细,文明乡风润民心
今年7月,马坊街道西杏园村结合实际,重新修改并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工作职责,制定完善“婚丧事简办承诺书”制度,大力宣传倡导破除陈规陋习,节俭办理婚丧嫁娶事宜,丧事全村实行“汤米三碗”,注重家风家教,树立文明乡风。截至目前,主动向红白理事会报告26例、婚事新办15例、丧事简办11例,节约开支约35万元,群众经济负担明显减轻,带动形成了节俭的良好风气。
城北区广泛发动村民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兼任红白理事会会长,选举村里有威望、群众信任的老党员、退休干部、离职村干部、乡村贤达人士等担任成员,负责全村红白理事会工作。
该区研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惩戒措施等,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在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方面的作用,努力形成“有人管事、按章理事、机制健全、服务规范”的机制。把反对高价彩礼、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反对铺张浪费行为等作为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并将《村规民约》在村里显著位置公布上墙,引导村民严格执行,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暖人心
城北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提升乡风文明的有力抓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导村民除陋习、树新风,不断推进乡村振兴走向深入。
二十里铺镇建立完善“五星级文明户”家庭档案,以典型示范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爱心积分超市功能,将群众参与厕所革命、环境保护、污水处理等工作纳入积分制管理,用于换购生活物资等,逐步改变群众生活习惯。认真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以议事恳谈模式汇聚民情民意,在村党支部的主导下,重要工作、重大项目、重大事项均由集体商讨决定,全面提升村民的参与度,让群众“决定自家的事”,今年已收到接地气、贴民心的意见建议40余条,300余户村民在移风易俗工作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