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市榆阳区三位一体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近日,中央政法委发布了“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名单,陕西省榆林市榜上有名。
作为连续三年分别荣膺社会治理“典范区”“创新区”“优秀区”的榆阳区,近年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梯度实施,以首位标准强基“塑形”、蓄力“壮骨”、培元“铸魂”三位一体打造符合时代特征、满足群众需求、具有地域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榆阳样板”,为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贡献了力量。
基层治理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压舱石。
三年多来,榆阳区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从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破题,以打造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示范样板典型为目标,在统筹“六大集成创新”推进思路的基础上,全域梯次实施“七联七制”“双十二举措”“三同步三融合”共同体建设三条治理举措,创新形成了基层社会治理“1163”框架体系,即一个基本定位,一个总体理念,“六大集成创新”总体推进思路,三条治理路径。
同时,该区创造性地提出“乡村治理、以乡为主”“社区治理、以街为主”“部门治理、联动发力”的责任体系,全区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全面夯实了平安榆阳法治榆阳建设根基。
为全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质效,榆阳区立足实际,聚焦建强队伍、完善体系、打造阵地。
具体来看,为提升治理服务效能,榆阳区持续提升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水平,以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通过配齐配强全区31乡镇街道办事处政法委员,在各乡镇、街道和产业园区全面推开“五级五长、六员服务”+全科网格融合治理机制,着力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法官、检察官、警察、基层政法委员同堂培训,从政法系统选派政法干警到全区65所城乡中小学担任法治副校长,持续推进政法队伍专业化建设;创新推出“三见警+驼城义警”机制,吸收“五级五长”、社区网格员、环卫工人、保安队伍等共计7000余人组成“驼城义警”群防群治力量,配合公安机关做好“治安巡逻防控、安全隐患排查、社区安全防范、矛盾纠纷调处、重点人员管控、法治教育宣传”等六项社会治理重点工作,不断强化群防群治队伍建设。
在完善体系方面,榆阳区通过建立“1+5+N”(即“综治中心”+“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及信访”+“N个行业部门”)的诉源治理工作体系,最大限度将各类矛盾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在区级层面,以区综治中心为载体,率先组建成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挂牌成立诉源治理工作站、银行行业纠纷调解室、保险行业纠纷调解室,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在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层面,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政法干警、调解组织下社区(村组)、进网格,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依法保障群众权益,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区成立人民调解组织470个、个人调解工作室36个、律师调解室2个、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6个,选聘人民调解员1508名,全区31个乡镇、街道和408个行政村(社区)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此外,榆阳区把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纳入平安建设常态化考核范畴,制定平安建设重点指标清单,同步推进、同步落实、同步考核。聚焦十大行业系统,推动平安单位示范创建,不断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创建工作,以各单位、各行业的“小平安”汇聚全区的“大平安”,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榆阳打牢坚实基础。
为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榆阳区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便民服务驿站建设和智慧支撑体系建设。据了解,该区聚焦服务民生短板,在已建成53个城乡便民服务驿站基础上,新建城区便民服务驿站30个、提升改造11个,探索建立城乡间联络服务驿站试点1个;创新建立平安榆阳“七图一单”综治信息调度智慧平台,形成“多网融合、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的数字治理服务系统,助力平安榆阳建设提质增效。
另外,该区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推进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比如,整合基层社会治理各方力量,统筹推进乡村治理“数字乡村+一乡镇一品牌”、社区治理“多元共治+一社区一特色”、行业治理“协同联动+一部门一典型”建设,形成了一条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新明楼街道的“五街同创”、崇文路街道的“1234”、大河塔镇的“拴正人家”、马合镇的“数字乡村”以及金阳社区的“红色物业”等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品牌,凝聚起了高效能治理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全区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治理效能持续增强、民生福祉大幅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