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展有约” 筑牢“文明共同体”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街道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 郭海玉

 

    成立背景及发展历程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街道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启动以来,紧扣“解决什么问题”定方向、立机制,紧扣“发挥什么作用”定功能、立体系,紧扣“达到什么效果”定目标、立样板,成立了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23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形成了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文明实践全覆盖的格局。

    2019年,街道创办了“展展课堂”,面向辖区青少年群体,通过讲座、参观、研习、展览、体验、阅读会等形式,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科普、文化、时政等方面的教育活动,提升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成立初衷及象征含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扩面、提档升级,按照广覆盖、精服务、塑品牌的思路,2023年,展览路街道在“展展课堂”发展基础上,通过应百姓需求、融阵地资源、聚品牌项目、扩志愿队伍,推出“展展有约”文明实践活动品牌,成立展小宣、展小领、展小明、展小艺、展小力5支专业志愿队伍,打造“小展展”文明IP卡通形象,创作漫画版“文明地图”。

    “展展”取自街道吉祥物“小展展”,它浓缩了展览路街道的独特文化和人文精神,展现着展览路与众不同的特色和魅力,也代表了街道“愈展愈胜”的向上精神和每一个展览路人拼搏奉献、热情大方、亲切好客的品质。“小展展”在展览路街道具有极高的认同性、感染力和亲和力。“有约”是面向区域单位、各类社会组织、阵地资源、志愿力量、居民朋友们的诚挚邀约,希望大家能参与文明共建、家园共治、资源共享。“约”既是一种真诚的邀请,更是一种美好的期待,期待“不同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展览路“文明大合唱”,旨在通过“约”来资源、“约”来力量、“约”出文明新风尚。

 

    “约”来资源

    让文明实践点位“组团出道”

    作为西城区综合资源较丰富的区域,如何挖掘好、利用好资源,为居民更好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供给尤为重要。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街道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将区域内的资源盘活整合“组团出道”,实现从过去只能去居委会搞活动,到居民可以“约”活动的转变。经过充分的协商与论证,街道将北京动物园、海洋馆、古脊椎动物馆等科普阵地,学校、出版社、公共图书馆等文化阵地,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商业中心、景区景点、服务窗口等不同点位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特色阵地建设,一批批阵地资源被统筹起来,形成了点点相连、线线成面的“1+23+N”的阵地网络,让群众文明实践活动类型更加多样、形式更加丰富,特色更加鲜明,实现活动办在家门口、创建成果享在家门口。

    为使居民清晰掌握区域内所有文明实践活动的点位,街道精心设计绘制了“文明地图”。以“文明浪花飘进展览路的每一个角落”的设计理念,串联起46个活动点位,包含24个实践所(站)、2所高校、4所小学、2家医院、2个公共广场、4条主要大街、4处旅游景区、1处商业圈、1处交通场站、2处公共图书馆。推出全区首个街道级手绘文明地图,为每一个加入文明创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群众和志愿者,提供更直观、更便捷、更系统的文明导航。文明地图让志愿者参与服务、居民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更为精准有效,地图明确标示出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名称、地点,群众需要参加什么活动、最近的站点在哪里,志愿者可以提供什么服务、到哪里提供服务,一张地图一目了然,真正实现了精准有效供给,打通了供需对接的“最后一米”。

    “约”来力量

    汇聚人才传播“理论之光”

    为切实发挥基层宣传思想工作阵地作用,街道面向属地高校发起合作邀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外交学院、北方工业大学4所首都高校加入共建。通过共同招募、推荐、遴选、试讲,选拔出50名理论功底、宣讲能力扎实的讲师,组编成“展小宣”理论宣讲队伍。实现高校人才资源与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开创青年群体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街道联合首都高校开展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是全面深化拓展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入推进西城区“两个工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项创新举措,开启了校地双方资源共享、文明共育、智慧共融、合作共建的新里程。通过引导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群众,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利用专业特长及人才优势献智献力,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增动力、添活力,绘就校、地、人才三方共赴的“文明共同体”。为帮助学生了解基层、了解社区、了解百姓,街道发动23名社区书记成立导师团,担任“小讲师们”的成长顾问,开展宣讲、科普、文艺、志愿、调研等系列实践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约”来群众

    掀起文明实践“总动员”

    高手在民间,基层有能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就是要将“隐藏”在民间的高手,挖掘出来、动员上来、组织起来,让他们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成为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的活跃力量。在街道的广泛动员部署下,各社区结合特点,充分挖掘居民中劳动模范、道德榜样,评选文明家庭、绿色好市民、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鼓励楷模“反哺”社区服务,成立“榆树长青”“红帽帮忙”“童心暖夕阳”等23支特色服务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新华东社区成立小修小补志愿服务队,上门服务百姓需求,获益人数达400多人;百东社区组建“童心暖夕阳”志愿队,开展慰老敬老活动12次,营造“小手拉大手”孝亲爱老的浓烈氛围……这些由百姓“当主角”的文明实践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地区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的群众知晓率和影响力。

    “约”来文明

    更深厚的文化自信被“激发唤醒”

    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观、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丰富活跃文化生活五大任务,广泛开展“国潮耀世·万物新生”专场民族音乐会等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在艺术享受中触摸历史、感受情怀、提振精神;连续开展“艺术家进社区”文化服务指导品牌项目,为地区180余支文化团队、社会组织送去专业指导700余课时,涉及朗诵、摄影、声乐、舞蹈、书画、戏曲等多种类文化项目,在区域内形成“艺术家们齐互动、文化惠民添新彩”的良好局面;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紧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中轴探秘、非遗传承、红色故事宣讲等各类实践活动,增强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

    各社区统筹各类资源将理论、政策、教育、文化、法律、科普、健康送到群众身边,这样的志愿服务让群众大呼“过瘾”“接地气”。文化内涵、价值引领、道德滋养在文明实践中浸润“烟火气”的百姓生活,文明新风在润物无声中植入群众心田。

 

当前:B2版(2023年12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