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乡村治理的道德力量
——甘肃武威市天祝县以“德治”方式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之路
◎ 靳文龙

 

    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积极探索德治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在道德储蓄、典型引领、移风易俗等方面协同发力,用良好的道德风尚浸润乡村文明,以优良的社会风气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全景图在天祝大地生动铺展。

    道德储蓄为乡村治理蓄能

    走进天祝县打柴沟镇道德储蓄所,一家超市引人注目,香皂、手套、电饭煲、热水壶……基本生活用品种类齐全。和普通超市不同的是,这里的商品需要用积分兑换。铁腰村村民马贵林正在和工作人员核对积分,当得知自己的积分可以兑换一个电饭煲时,他无比自豪。

    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可精神生活反而越来越空虚。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如何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带着这些问题和任务,2019年7月,天祝县组织相关人员赴陕西省等地考察学习,寻找破解问题的方法和秘诀。道德银行、时间银行、文明股……在这项选题面前,天祝县根据自身社会发展现状,决定尝试建设“道德储蓄所”。2019年8月8日,在打柴沟镇建起全省首家“道德储蓄所”,围绕“储蓄义务、储蓄友爱、储蓄孝顺、储蓄诚信、储蓄勤俭”5大类60小项确定积分项目,按照“月评分、季评星、年评模”方式,召开道德评议会,收集并掌握本村群众的好人好事、善行义举和存在的反面典型事例,再由道德评议委员会按照积分项目及赋分标准,实施加减分,并对评定得分情况在道德积分榜上进行公示。“道德储蓄所”通过道德积分对人们进行道德约束,从而实现道德传承。

    2021年,在打柴沟镇的经验基础上,“道德储蓄所”像雨后春笋一般在天祝大地遍地开花。当地先后建设起镇级“道德储蓄所”20家,村级“道德储蓄所”173家。“道德储蓄所”推广后,全县广大群众为善行善的意识越来越强,邻里之间矛盾纠纷少了、互帮互助多了,家庭成员争吵打闹现象越来越少了,小小 “道德储蓄所”正在汇聚强大正能量。

    先进典型为乡村治理聚力

    苗宽春是天祝县赛什斯镇先明峡村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虽然身患残疾行动不便,但是她却干练豁达、阳光自信,无微不至照顾家中老人和孩子,夫妻恩爱、风雨同舟,邻里和睦、坚韧友善,受到了全体村民的一致好评。2021年度,她被评为武威市“最美武威人”。

    在天祝,像苗宽春这样平凡而努力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立起标杆,引导着更多的人向他们看齐。

    在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天祝县始终把选树典型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持续深化“德润天祝”道德教育实践,广泛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挖掘、培树活动。按照“宣传先行+教育引导+典型带动”模式,组织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组成宣讲团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宣讲先进事迹,带头参与乡村治理,引导群众向上向善、见贤思齐。近年来,累计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各类先进典型276名,其中2人获“中国好人”荣誉称号,6人荣获“甘肃好人”荣誉称号,3人获评省级道德模范。积极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童心向党”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深入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广泛开展“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评选宣传活动,涌现出省市县各级新时代好少年共89名。

    各类先进典型犹如一把把思想的火炬、一盏盏指路的明灯,以无形的力量约束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言行,教育引导大家崇德向善、共促和谐。

    移风易俗为乡村治理立规

    天祝县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位于古丝绸之路咽喉要道——乌鞘岭脚下,其中少数民族646人,占全村人口的47.9%。

    为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炭窑沟村探索出“六个一”乡村治理模式(“一条主线”强队伍,创出活力之美;“一个目标”育产业,创出富裕之美;“一套办法”建新村,创出宜居之美;“一本存折”储道德,创出文明之美;“一碗烩菜”办丧事,创出乡风之美;“一张网格”抓治理,创出和谐之美。)该村在充分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弘扬孝道、尊老爱幼、扶残助残、和谐敦睦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划定“红线”,明确“底线”,让群众自己定规矩、自觉去执行,使“软规定”变成“硬规矩”。

    炭窑沟村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群众中的道德约束作用,形成一种自觉遵守规则,用规则处理问题的基层治理精神,成为解决群众工作难题的一把钥匙。

    “六个一”乡村治理模式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一碗烩菜”办丧事等做法在全县得到推广。2023年9月,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近几年,天祝县将移风易俗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先后制定印发《天祝县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实施方案》《关于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天祝县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全县178个行政村、20个社区居委会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把抵制高价彩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结合实际制定婚嫁彩礼、礼金、宴席等“限高”标准。积极组织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演讲比赛系列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发放倡议书、签订承诺书、送文化下乡等形式,将文明新风送到群众身边,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转变观念。

    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天祝县将持续探索以“德治”方式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之路,将精神文明建设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从小事抓起,从细节做起,让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当前:A4版(2023年12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