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崇信县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见闻
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重点在乡村,难点也在乡村。甘肃省崇信县坚持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一体推进,推动特色产业强起来、人居环境“靓起来”、文明乡风树起来,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步伐,切实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产业为本 夯实文明之“基”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崇信县围绕“塬果川菜整县牛”的产业全覆盖目标,把农业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加快红牛、苹果、蔬菜、生猪4条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建成现代苹果产业园4.5万亩、标准化设施蔬菜基地11个、标准化养殖小区41个,培育红牛养殖万头镇2个、千头村12个,建办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村有90%以上,产业成为农村群众收入主渠道。
从鼓励养牛到提供技术支持再到保障销路,崇信县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了“合作入股、托管代养、投牛还牛”等产业模式,培育了富通、永胜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牛产业专业合作组织163个,走出了一条“大手牵小手”的牛路子。
美化为先 塑造文明之“体”
在柏树镇木家坡村,整齐美观的农家院落,宽阔平坦的乡村道路,四季常青的绿植,相互映衬下,仍不失秋景的风韵。该村被评为全省“美丽庭院”示范村。
“以前村里生产生活条件差,人人都想离开。”选择返回农村生活的退休干部张志清说,现在他的家乡——木家坡村成了“香饽饽”,年轻人愿意回来搞生产,老年人也愿意回来养老了。
这几年,崇信县始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大事、要事来抓,立足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全面推行村社组织、村社干部和农户包乱占耕地监管、面源污染治理、公益设施管护,包房前屋后生态绿化、环境卫生、三堆清理的“双三包”责任制,乡村颜值不断“刷新”。全县已建成美丽乡村10个、环境整洁村32个。
治理为要 厚植文明之“土”
“禁止乱搭和乱建,乡村规划要遵行。”“爱护环境讲卫生,绿水青山美家乡。”这是崇信县柏树镇党洼村村规民约的部分内容。
“自从有了村规民约,群众房前屋后都收拾得整整齐齐、高价彩礼得到了遏制,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党洼村路家庄社的72岁老伯路奎对村里制定的村规民约感触颇深。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近年来,崇信县坚持守正创新、深耕厚植,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围绕打造“活力乡村、善治乡村、文明乡村”,全面推行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集全县之力打造富有陇东特色、体现现代文明的乡村建设升级版村。
目前,崇信县共获得国家文明乡镇1个、省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等22个,选树“最美人物”“崇信好人”等模范60人,培育“十美户”210户,评选“最美家庭”110户,以遒劲之笔书写了弘扬文明乡风的崇信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