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理性的救援”是对见义“智”为的尊重与认同
◎ 杨朝清

 

    近日,广东汕头警方公示,拟对陈汉鹏、马俊根不顾个人安危,勇救落水人员的行为确认为见义勇为行为。今年11月,他们用救生圈和救生绳救起被海浪卷走的学生。(12月10日 澎湃新闻)

    面对需要救助的陌生人,义无反顾纵身一跃固然属于见义勇为,“最理性的救援”同样属于见义勇为。一名学生被海浪卷走,在沙滩开茶座的村民陈汉鹏闻讯立即从店里拿出两个救生圈和一卷救生绳,跑出来救人;当他正准备下水的时候,发现在岸边的马俊根已经在脱衣服;确认马俊根会游泳能救人后,陈汉鹏将两个救生圈交给他,并帮助他将救生绳系在身上以防不测。最终在两人合力下,该学生被成功救起。

    见义勇为不仅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勇气,也需要一定的体能和救助技能;如果仅仅凭借一腔勇气,很可能会进入危险地带。陈汉鹏不仅具有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意识,也具有“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共同体意识,“碰到有人落水肯定要去救”已经成为他的道德自律和文明自觉;更为关键的是,作为一个老人他也明白自身的局限性,在有其他人“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背景下,选择了协助、配合他人一起见义勇为。

    从沙滩茶座老板到见义勇为者不仅是身份标签的置换,更是角色扮演的华丽变身;这不仅观照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也见证了社会文明的传递。在社会流动不断加速的今天,“最理性的救援”也是与人为善在陌生人社会的极致呈现。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同理心,最终让见义勇为上演。

    支撑陈汉鹏和其他见义勇为者的信念不是成为英雄,而是人与人之间最简单、最纯粹的善意与关爱。与人为善、见义勇为作为一种文化基因,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传递,影响和带动更多人。与见义勇为的行为本身相比,救人英雄带给人们的思想触动和精神力量显然更多、更持久。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崇尚英雄才会英雄辈出。见义勇为有时候需要以命相搏,有时候也需要见义“智”为。“最理性的救援”虽然在见义勇为的方式上更加间接、身段上更加柔软,但依然没有改变见义勇为的价值底色。“最理性的救援确认为见义勇为”给与人为善的利他行为以应有的认同与赞赏,有助于鼓舞更多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参与见义勇为、见义“智”为。只有尊崇和善待见义勇为者,见义勇为才会蔚然成风,每个人才可能从中受益。

    见义勇为并非只有一种打开方式,“最理性的救援”彰显了见义“智”为的力量。“最理性的救援确认为见义勇为”不仅尊重和回应了“好人有好报”的道德观念,也彰显了对见义勇为的认知逐渐深刻和精准。见义勇为不仅需要挺身而出的勇气,也需要一定的“能力视角”;有勇有谋的“最理性救援”,显然值得学习借鉴。

 

当前:B2版(2023年12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