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坚持以资源整合为先、服务群众为本、发挥作用为要、五大任务为重、群众满意为准,在探索实践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围绕一个目标,实行双“2345”运行模式。
“一个目标”。即围绕培育文明乡风、和谐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统筹城乡互动,宣传理论政策,树立文明风尚、建设思想引领,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服务阵地的这一目标。
“双2”。即设置苏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嘎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两级组织体系和两级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党员积分制度和群众积分制度两个积分制考核。
两级组织建设方面,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3个,覆盖率100%。两级队伍建设方面,组建8支所级志愿服务队和65支嘎查村志愿服务队。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将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列成“菜单”,通过志愿服务组织“备单”、群众“点单”、实践所调剂“配单”、志愿者上门“送单”、群众“评单”五个流程推动志愿服务规范管理。
全面推行双积分(党员积分和群众积分)管理模式,党员积分制管理工作由苏木党委统筹指导,各党支部组织实施,嘎查村党支部为每名党员建立“党员积分制管理”个人清单,详细记录党员个人加分、减分以及一票否决情况。群众积分从思想观念、志愿服务、乡风文明、勤劳致富、环境卫生等方面获得。以“一月一积分、一季一公示、年度一考评”的方式,通过“红灰黑”榜进行通报公示,以“看得见”的竞争压力确保双积分考核制落细落实。
“双3”。即打造学习教育、文化活动、志愿服务三大实践平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服务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学习教育平台,依托民俗旅游村对当地群众和党员干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革命精神、锤炼党性修养,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采取“线上+线下+空中”学习教育模式,线上依托微信群、微信公众号、行政村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线下依托学习讲堂、文化活动室、草原书屋、党员中心户,空中依靠29个自然村42个点位“村村响”无线广播进行学习教育。
打造文化服务基地和文化活动平台,创办了“沙地欢歌”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项目,针对辖区内各嘎查村基层群众的文艺需求设置了辅导及演出站点13个,白音他拉苏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派遣专业的文化志愿骨干走到基层群众的身边,为文艺爱好者们创造一个近距离学习艺术的平台。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志愿服务平台,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各项软硬件设施,通过组织“宣讲”“研学”“社会实践”等方式提升教育服务功能,今年已接待企事业单位人员、学生实践活动160余场次,共计2万余人。
“双4”。即推进政治引领、自治强基、德治固本、法治保障的乡村治理“四治融合”和培育文明乡风、和谐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村“四风”。
强化组织“核心点” 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把解决老百姓的难点痛点愁点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的着力点,建立了“产业,党员首先带头;环境,党员首先监督;矛盾,党员首先调解”的工作体制。
找准治理“创新点” 发挥自治基础作用,成立了13个志愿服务队,实行镇村联动,负责各类民事纠纷调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难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选准榜样“着力点” 发挥德治示范作用,建成“小账本家风家训馆”“白音他拉好人长廊”“嘎查村名人榜”,大力开展家庭教育小课堂,充分利用村规民约、文明团结积分制,开展“七美一优”等评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培育文明乡风、和谐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发挥德治教化作用。
依托法律“支撑点” 发挥法治保障作用,突出法治保障,防范与规范并行。构建苏木、嘎查村二级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划分232个网格,让有法律基础知识的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法律知识宣传。
“双5”。即通过讲、评、帮、乐、庆五种实践形式,整合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种实践内容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讲”理论,奏响思想旋律。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空中”教育学习平台,组织宣讲队伍,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理论政策、生活知识、文明实践、家风家训等主题宣讲活动,用小故事阐明大道理,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推动党的理论入脑入心,宣传服务群众“零距离”。
“评”先进,树立文明典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积极培育挖掘先进典型和身边道德榜样,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掀起人人学先进、争先进的热潮,引导群众在参与实践中提高道德素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帮”难事,凝聚积极能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结合“月底有约”关爱弱势群体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开展慰问孤残老人、关爱困境儿童、免费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把温暖关怀送进群众心里,引导形成邻里互助、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
“乐”美事,歌颂美好生活。始终坚持文化为民、惠民、乐民,以培育基层文化人才、丰富百姓文化娱乐生活为目标,依托“沙地欢歌”文化文艺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组织开展农牧民文艺汇演、传统文化艺术节、农牧民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
“庆”喜事,传承传统文化。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为契机,扎实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志愿者们走访困难群众、慰问老年群体,引导干部群众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过程中强化爱国爱党思想,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融入群众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