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儿媳 好婆婆李艳华用心诠释亲情的力量
◎ 刘平安

 

    在陕西省铜川市,有一位在病床上躺了四年的“植物人”被唤醒,而创造这个奇迹的人正是李艳华,被唤醒的是她的儿媳张娟。

    李艳华是市客运有限公司普通退休职工。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儿子英俊潇洒,在区交通运输局工作,儿媳漂亮贤惠,驾驶大卡车跑运输,四岁的小宝宝更是聪明可爱。

    2012年3月1日,张娟乘坐大巴车上班途中,一辆大货车迎面撞来。车上的乘客大多被撞成轻伤,唯有张娟伤势最重,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经医生诊断,为特重型颅脑损伤,生命垂危。李艳华和儿子火速赶往医院,医生告诉他们,需要紧急手术,风险很大,即使手术成功,她也大概率变成“植物人”。李艳华果断地说:“娟儿是我们家的一口人,就算成了‘植物人’,我们也要救活她。有娟儿在,孩子就有妈,有妈才有家啊!”经过五次手术治疗,张娟的命终于保住了。

    祸不单行,遭遇如此沉重的打击,李艳华痼疾缠身的丈夫,病情加重,2012年3月22日,也就是儿媳出事后的第二十一天,李艳华的丈夫溘然长逝。李艳华让儿子在家料理老伴的后事,她回到儿媳身边陪护。

    第一次手术后,张娟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吃饭只能借助鼻饲管进流食,而且经常发高烧,冷敷、擦身、换尿布,围着病床,李艳华不停地忙碌着,直到张娟的体温降至正常。 半年后,张娟终于可以出院了,可浑身插满各种各样的管子。一场真正的“马拉松”才刚刚开始。

    每天,身高1.56米、体重不足50公斤的李艳华,要独自一人抱着身高1.68米、体重70多公斤的张娟完成坐起、上下床、上下轮椅、再到便椅上这一系列动作。从喂药、喂饭到擦洗身体,李艳华亲力亲为。每天,早晚各一小时肌肉按摩、半小时肢体活动训练……碰到好天气,李艳华就用轮椅把张娟推到小区院子里晒晒太阳。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她的悉心照料下,2013年,张娟肢体有了动作;2015年,张娟可以张嘴慢慢地吞咽食物。看到儿媳一天天进步,李艳华感到欣慰,也更加充满信心!

    为了帮助张娟尽快恢复大脑功能,李艳华制作了很多卡片,上面写着“爸爸”“妈妈”“儿子”等字样,她每天读给儿媳听。孙子在家时,她让孙子读给妈妈听。他们帮助她反复练习,试图唤起她的记忆。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11月的一天,像往常一样,李艳华给张娟梳洗完毕,便拿出卡片,“爸爸”“妈妈”,她一遍一遍地读着,忽然,一声微弱的“妈妈”从张娟嘴里传来,儿媳开口了,会叫“妈妈”了!渐渐地,张娟认识婆婆、丈夫、儿子了;渐渐地,张娟看到有人来会礼貌地笑一笑打招呼了;渐渐地,张娟有了便意或者不舒服时能够简单地发音了。

    从发生车祸迄今已经十二年了,十二年来,李艳华寸步不离、悉心照顾儿媳。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张娟的情况也明显好了很多,如今她能独立进食,坐在轮椅上可以帮忘记带钥匙的家人开门,还能临摹字帖,学会了看手机。

    十二年来,李艳华支持儿子焦鹏集中精力投入工作。在担任瑶曲镇葫芦村第一书记期间,焦鹏工作忙,顾不上家里,看到妈妈日渐消瘦,常常自责,可李艳华鼓励儿子说:“家里有妈在,你不用操心。一定要把公家的事干好,不要因为家里耽搁了工作。”焦鹏工作负责,事业有成,他边工作边学习,2020年1月取得西安交大网络教育学院法学本科文凭,2018年荣获铜川市“十佳”第一书记称号。

    十二年来,李艳华还不忘照顾孙子的饮食起居。在孙子面前,她不仅仅尽着一位祖母的义务,更是用自己的行动尽量弥补孩子失去的那份母爱。孙子上学了,她早起为孙子做饭;节假日,她想方设法带上张娟陪孙子出去玩。孙子读初三时,她带上张娟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陪读、陪护两不误。

    十二年来,李艳华这位普通的女性,用她乐观善良的优良品质、勇敢坚毅的不屈性格、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含辛茹苦地耐心呵护,迸发出亲情的强大力量,谱写了一曲文明的赞歌!

 

当前:B2版(2023年12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