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 各显神通

 

    编者按

    移风易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021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对治理高额彩礼、推动移风易俗提出工作要求。2022年8月,由农业农村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八个部门联合发布《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提出治理的目标是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在部分地区持续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农民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的彩礼等支出负担明显减轻。移风易俗重在常抓不懈。本期乡风文明聚焦山西交城县、江西万安县、青海门源县等地关于移风易俗的具体做法,以飨读者。

 

    山西交城县:走好移风易俗“三路径”

    ◎ 薛克 安豪

    “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交城的山水实呀实在美……”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一首《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唱出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的秀美山水。近年来,交城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如今,秀美交城又添和谐有序的文明新风尚。

    宣传引导 营造移风易俗浓厚氛围

    冬日暖阳下,走进交城县西营镇大营村,干净整洁的道路、井井有条的院落、艳丽多彩的文化墙绘、整齐悬挂的移风易俗“三字经”,格外引人注目。

    “有了道德评议会,大家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争当道德模范,村风民风越来越好了。”大营村村民赵女士说。自《交城县“星级文明户”评定方案》印发后,该县通过道德评议会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10400户。截至目前,交城县制作“十星级文明户”牌匾35000块,2022年推荐的8户市级“十星级文明户”标兵中有5户是移风易俗文明户。

    这正是交城县在移风易俗上采取“宣传先行+教育引导+典型示范”模式所取得的良好成效。近年来,全县依托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千余场,依托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村文化广场、村民聚集地等位置设立移风易俗宣传栏,张贴、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宣传册、宣传品4000余套,组织镇村干部一对一入户宣传移风易俗政策,近期又发放移风易俗宣传挂历80000册。交城县融媒体中心“移风易俗科普小知识”专栏和“移风易俗知识小讲堂”系列短视频,也深受当地群众喜欢。

    完善机制 推动移风易俗常态长效

    说起东坡底乡逯家岩村康安才、常新中等老党员丧事简办的事情,大家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这是交城县扎实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引领移风易俗新风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交城县积极指导各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总管”队伍和志愿服务队伍,引导群众按照移风易俗要求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充分发挥移风易俗“宣传员”“带头人”作用,主动服务群众家中喜事、丧事,通过规劝教育等方式推动婚丧礼俗按倡导性标准执行。

    如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核心内容得到大家认可。西营镇大营村集中规划公共墓地,在推行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天宁镇磁窑村累计投入30多万元完善了红白理事厅设施设备……

    经过多年努力,交城民间嫁娶喜宴礼金一般不会高于200元,丧事宴席标准是大锅菜加馒头。总的来说,群众操办丧事费用从十年前普遍5万元降低至现在的1万元左右,费用减少约七八成,有效减轻了群众负担。婚事宴席一般也低于每桌500元的标准,其余如生日宴等一般只在家庭内部聚餐,大摆宴席和大范围随礼的现象成了“过去式”。

    多元推动 倡导风清气正文明新风

    “我是巾帼宣传员,文明祭祀我宣传,祭祀祖先无厚非,方法不对有危险,旧俗陋习要舍弃,文明理念要树立……”一首清脆的本地“杂则”快板文艺作品,在刚过去的“寒衣节”传遍当地村民的朋友圈。“杂则”是交城特有的民间文化,文艺宣传骨干以移风易俗典型事例为原型,利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创作秧歌小品《文明祭祀》《喜事新办》《绿色过清明》等8部文艺作品,讲出了“乡音”和“土话”,牢牢抓住听众的“胃口”,调动了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

    交城县把移风易俗融入理论宣讲、文艺巡演等活动中。今年七夕期间,一场青年联谊活动的举办给交城带来社会婚恋新风,全民健身周和乡镇文化艺术节以“移风易俗主题节目”为基石,引入广场舞、秧歌、健身操、戏曲、街舞等文艺形式,引导群众变燃放鞭炮为歌舞迎亲,变麻将棋牌娱乐为健身秧歌,变设宴款待为文化大餐。

    此外,交城县各地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开展“文明在行动”主题活动130余场次,开展滥办酒席宣传劝导等活动450余场次,开展孝老爱亲、移风易俗、邻里相助等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

    移风易俗的“三条路径”,让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激荡在山水交城的广袤乡野,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洋溢在人们幸福的笑脸上。

 

    江西万安县:谱好移风易俗“三部曲”

    ◎ 周翔 温露萍

    “新窑头,革旧习,易风俗,除旧礼;婚事新,丧事简,莫铺张,简单行。”在江西省万安县窑头镇窑头村文化墙上,一长串移风易俗“三字经”赫然醒目。“这个‘三字经’刻在村道边的文化墙上,过往的大人、小孩都能看一看、念一念,把文明乡风记在心中。”窑头村村民李大爷看着文化墙介绍。

    窑头村的移风易俗“三字经”文化墙,只是万安县倡导文明新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健全体制机制、强化宣传引导、树立典型引领等“三部曲”,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让文明新风传入千家万户。

    强化建章立制  谱好“前奏曲” 

    推进移风易俗,重在建章立制。该县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县村级重点工作“六个一”评比,每季度开展现场观摩会,通过现场打分点评、季度“晾晒”等方式,评选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先进村和落后村。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结合当地村情,每个村制定了《村规民约》《红白事简办标准》等,使每家每户办理红白事时有章可循。部分村还把“红白事简办”作为表彰奖惩的重要依据,对不按要求大操大办的,红白理事会将不为之服务,并取消家庭及成员先进评选和福利慰问资格,真正让红白理事会工作有依据、有作为、有权威,村民红白事简办有底气。

    同时,该县积极探索移风易俗“三三制”工作法,通过建立宴席“三制度”、推行孝道“三倡导”、开展婚嫁“三治理”,使农村铺张浪费、攀比之风得到有效遏制。自“三三制”工作法推行以来,全县135个村(社区)红白喜事酒席办理花费缩减30%左右,家庭年均减少礼金支出500-1000元不等。

    坚持典型选树  弹奏“进行曲”

    紧盯“关键少数”,明确村支书作为各行政村治理高价彩礼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带头抵制高价彩礼,不参加高价彩礼的婚礼。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率先垂范,自觉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严格履行“两报告一承诺”制度,在移风易俗中起带头作用。

    坚持典型引领,在全县组织开展移风易俗“五个100”系列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评选表彰“不要彩礼好岳父母”“婚事新办好家庭”等5个类别10个典型。在各乡镇、村(社区)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孝德之星”等系列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可敬可学的榜样力量,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各村(社区)积极设立“道德红黑榜”和“道德积分银行”,形成“退彩礼、零彩礼、低彩礼上红榜、得积分”和“高价彩礼上黑榜、受批评”的道德激励和约束机制。

    注重活动引领  演奏“交响曲”

    为营造移风易俗的浓厚氛围,万安县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两微一端”、短视频等载体,在各级各类媒体开辟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宣传专题、专栏。拍摄制作《大礼》移风易俗宣传短视频,在“5·20”这个日子,为10对新人举办“集体颁证”活动,创作《文明新风劝诫歌》《移风易俗三句半》《抵制高价彩礼》等文艺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

    将每年12月确定为“不要彩礼要幸福”主题宣传月,在各乡镇、村(社区)制作乡风文明宣传栏、移风易俗文化墙等500余块,组织开展“移风易俗传文明、绿色祭祀树新风”“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移风易俗倡树新风尚”等文明实践宣传活动800余场次,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3万余份,发放宣传册、倡议书8万余份,号召群众以实际行动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

 

    青海门源县:挥好移风易俗“三板斧”

    ◎ 王福梅

    今年以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下大力气整治高价彩礼、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树文明新风,推动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新成效。

    以制度之“彩”,绘就文明风尚之“卷”。为有效遏制农牧区高价彩礼、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不良习俗,门源县文明办印发了《关于推进婚丧嫁娶领域移风易俗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婚事新办:提倡简化婚前程序,摒弃“问包”“看女婿”“送节礼”“圆礼”等不良习俗;结婚仪式从简,提倡既喜庆节俭又具有纪念意义的传统婚礼、集体婚礼等;彩礼控制在10万元以内(包括订婚、大礼、“三金”、衣服等费用);宴请限于双方亲戚及好友,酒席原则上不超过6桌,倡导自办酒席,每桌不超过800元(包括烟酒和干果等),提倡不用或少用烟酒,杜绝高档烟酒;倡导不聘用婚庆公司、不雇用豪华婚车,娶亲车辆原则上不超过3辆;双方亲友、乡邻贺礼原则上不超过100元,直系亲属原则上不超过200元。白事简办:提倡丧事操办播放哀乐、鞠躬、默哀等,杜绝出殡后大吃大喝、给丧葬人员散发财物等现象,倡导以家庭为主小办、简办丧事;乡邻、亲戚随礼(孝钱)原则上不超过100元,直系亲属原则上不超过200元;提倡白事就餐“一碗熬饭”“四菜一汤”,不提倡烟酒上桌;缩短丧事天数,办丧时间原则上为3日……喜事俭办,对乔迁、祝寿、满月、升学、参军、开业等喜庆事宜一律小范围操办,提倡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声祝福表达贺意。

    以文艺之“光”,唤醒文明风尚之“魂”。注重以分众化、大众化宣传推动移风易俗。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移风易俗相关内容编排成小品《谈婚论“价”》、回族宴席曲《移风易俗新风尚》、眉户戏《乡村文明促发展》等文艺节目,通过“送戏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演出等巡演10余场次,以文艺的方式,引导群众弘扬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

    以积分之“能”,聚合乡村治理之“力”。积极探索推行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制度,由县委宣传部帮扶,优先在东川镇尕牧龙上村设置全县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分超市,积分超市将村民的日常行为转化为可评价、可量化的数据指标,用积分兑换超市生活物资,蹚出一条以文明实践小积分撬动基层大治理的新路子。

    门源县移风易俗的“三板斧”,“挥”出了成效,“挥”出了乡村好风尚。

 

    ■ 相关新闻 >>>>

    这场婚礼简约而温馨

    本报讯(吴黎明 李露)长长的礼毯、浪漫的花束、庄重的誓言……11月22日晚,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太白村移风易俗办事大厅里,正在举办一场别具一格、温暖有爱的婚礼,一对新人在亲朋好友见证下喜结连理。

    没有豪华的迎亲车队,不在酒店大摆宴席,太白村文艺志愿服务队现场表演了喜庆欢快的文艺节目。村党总支书记作为证婚人,祝福一对新人永结同心、白头偕老。村“道德积分银行”领导小组负责人向新人赠送新婚礼品,还在婚礼现场宣布,为喜事新办的家庭增加“积俭”积分,为提供文艺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增加“积美”积分,为参与婚礼帮厨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增加“积善”积分。整场仪式简约而温馨。

    新郎储德臣说:“婚礼只是一种仪式,没必要大操大办讲排场,而且喜事新办减的是人情负担,不减的是喜庆氛围,我和妻子对这场新式婚礼很满意。”

    据悉,过去,太白村村民经常被人情攀比、厚葬薄养、低俗婚闹等陋习“牵”着走,讲排场、比阔气,不仅铺张浪费,也加重了经济负担。2017年以来,该村在移风易俗方面下足功夫,注重做好“包保联动做‘加法’、村民负担做‘减法’、示范互动做‘乘法’、歪风陋习做‘除法’”四项减负举措,如今,全村移风易俗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累计为村民减少开支150多万元。

 

当前:B3版(2023年12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