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恩阳区:巩固脱贫成果 推进乡村振兴
◎ 谢艳阳

 

    群山环抱、白墙黛瓦、阡陌交通、金桔飘香,冬日阳光里的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一片美景。近年来,恩阳区奋力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见实效。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县、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市、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一项项荣誉、一张张名片,记录着恩阳后发赶超、振兴发展的奔跑速度。

    强基础 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冬日的阳光笼罩着下八庙镇的石桥村。村民老徐刚打完篮球在球场边的长椅上歇息,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电子大屏与新建的公告栏上,滚动播放着新政策的信息,展现着乡风文明的画面。 今年,该村以巴山新居为抓手,大力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村阵地建设配套了文化活动室、道德讲堂、文化院坝、健身广场、停车场、阅读室、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基础设施。

    近年来,恩阳区围绕“千年米仓道,早晚恩阳河”地域特色文化和传统农耕文化,统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农房改造、污水治理、绿化美化,推动基础设施、医疗教育、养老服务资源向农村下沉,构建均衡共享的公共服务新体系;推广“恩阳党建,村务清”平台,探索道德银行、诚信档案、村规民约等基层治理新模式;在新型社区、乡村开发便民服务、快递物流等岗位1500余个,促进脱贫群众就业创业0.65万人;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6个,国家、省级传统村落20个。

    全监测 守牢村民返贫底线

    “今天到您家走访,是进行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主要详细了解一下家庭情况,今年收入是多少,有没有大额支出……”早上九点,渔溪镇升旗社区网格员龚应华便开启了他一天的工作。像龚应华这样的网格员全区有2000余人,他们每天奋战于防返贫监测第一线,收集最新最实信息,解决村民之间的小矛盾,帮助村民办理低保、申请救助等手续。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恩阳区依托“巴中智慧监测”平台,优化网格2288个,并将每一个监测户的风险等级、申报来源、现场核查等情况,都体现在“监测台账”模块。近年来,恩阳区按照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监管的思路,紧盯“三个一批”村和“三类重点”户,实行“红、橙、黄、绿”分类分级管理,实现风险人口监测“一网覆盖”,常态开展集中排查和“回头看”,做到遇灾必查、生病必访、开学必问、有诉必核。

    抓产业 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双胜镇天良村芦笋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和煦的阳光照着大片大片芦笋大棚,洒在嫩绿的芦笋苗上,这预示着来年又是一个丰收季。

    “我在2018年承包了20亩土地,用来种植芦笋。”杨乐勇是天良村2017年的脱贫户,2018年他承包土地成立合作社,积极邀请有土地的村民参与入股分红。“除去各种成本和务工费、管护费,一年收益大约16万元。”

    授鱼不如授渔。在防返贫中设立兜底专项资金,只能缓解当下之急,要守牢返贫底线,发展乡村产业是最佳路径。近年来,借助“芦笋之乡”品牌效应,恩阳区在双胜、柳林、九镇等镇,以发展芦笋产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小康的主抓手,建成省市星级农业园区6个、特色产业基地36个,带动周边68个村、3.4万户农户稳定增收。

    此外,恩阳发放产业发展到户奖补资金1000万元。在就业增收方面,依托临港产业园、食品工业园等,吸纳5400余人就地就近就业,还点对点向浙江、江苏等地转移就业3.75万人。

    乡村游 让田园风景变“钱”景

    “这几天太阳好,我们每天都要接待10多对来拍婚纱照的,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来拍金婚照。来旅游的,每天有近200人次。我们的工人都是这里的村民,他们的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兴隆镇空港花海的经营者有些激动,他看着不远处的飞机场上又有飞机降落,不由脱口而出:“看嘛,估计又有游客要来。”

    近五年,恩阳区一直坚持依托产业建园区、建美园区成景区、园区景区带社区,实现产村相依、园景相融、人文相彰,做美田园景区、配套旅游设施、丰富旅游业态、做精旅游产品,推动了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促进了乡村振兴。

当前:B3版(2023年12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