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边输液边写作业,有必要吗

 

    编者按>>>>

    这个冬天,甲流、支原体肺炎等多种传染性疾病强势袭来,抵抗力较弱的孩子纷纷中招。“感冒不是借口,学习仍要继续”,医院里,孩子们“边输液边写作业”的场景多了起来,有的医院还专门设置了“学生输液区”或“爱心书桌”。与此同时,“让孩子边输液边做题有必要吗”引发热议,一个患病问题,硬生生变成一个教育话题。本期焦点对此予以关注。

    现象

    医生频劝家长让孩子多休息

    “不建议去上学,一定要住院,孩子肺炎挺严重的”“不能吃了退烧药就去上学,多休息才好得快”……12月的一天,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滩院区,医生正叮嘱一位陪女儿前来就诊的家长。当天,在该医院儿科门诊走廊里,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焦急地等待看病。

    该院儿科主任李志飞介绍,就诊的患儿仍有很多,约有一半是流感,另外就是支原体感染等。看病之外,医生做得最多的事是劝“鸡娃”心切的家长让孩子多休息。

    李志飞说,当天她接诊了初一女孩小云(化名)。小云一周前开始低烧,体温始终在38℃左右,确诊为支原体感染。小云妈妈买了阿奇霉素,让小云吃了三天,但小云的体温仍在38℃左右,咳嗽一天比一天严重,时不时咳得整个人都恨不能蜷缩起来,老师也建议小云去医院看看。

    小云被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李志飞指着小云的CT影像说:“这是典型的大片状肺炎,这里的肺叶都白了,肺部感染很严重,我建议住院治疗。”小云妈妈犹豫了一下说:“医生,我们再回去吃两天阿奇霉素看看吧,可能再吃两天就好了。不行到时候再看吧。”

    “我建议先住院。孩子咳得这么厉害,不能再耽搁下去了。住院评估是否阿奇霉素耐药,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但小云妈妈还是很犹豫:“医生,住院会耽误很多功课。”最后,小云爸爸在电话那头决定听医生的建议,住院治疗。而妈妈仍在纠结,住院肯定会耽误女儿的学习。

    李志飞说:“在门诊中,我们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家长,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的家长,生怕孩子的功课落下了。有的孩子发烧到39℃多,妈妈仍旧表示‘吃点退烧药就回去上课’。”让李志飞和同事心疼的是,一些孩子由于带病上课或者出院后休息不够,导致病情反复、加重,或者出现混合感染。

    最近一段时间,在各地不少儿科门诊区,不时可见小孩边输液边写作业的场景,甚至有网友晒出医院开辟的“儿童输液学习区”。也有一些“苦心孤诣”的家长,私家车和露营装备也派上了用场。护士们也都很“贴心”,打针时会先问孩子上几年级,3年级以下的打右手,3年级以上的打左手,右手给孩子留着写作业。

    小红书上一位妈妈发帖:“江苏的孩子生病也不耽误学习,早上带孩子去挂水。医院爆满,连走廊也摆满了座位,医院还贴心地准备了桌子,一边挂水一边写字,真是贴心啊!”这位妈妈发的一张图片被认出是南京溧水一家医院。

    一位坐标江苏无锡的妈妈说:“连着三天陪女儿挂盐水。这次初高中的孩子‘中枪’比较多,每天都看到孩子们边挂盐水边写作业或背书,真的是争分夺秒。妈妈们都在边上端茶递水,默默地陪伴。”

    前不久,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徐海军在微博上分享了一则值班日记:一位16岁的女孩患有抑郁症,在凌晨时大量服药,刚在医院做完洗胃,母亲却问她明天能否上学。

    这个女孩成绩一直很好,但近期总是情绪低落、烦躁,无法专注,思维迟钝,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也不想与他人社交,甚至对未来充满恐惧。于是,她向老师请了4天假,调整状态。

    但不上学的日子,却让女孩的内心越发无助和绝望,妈妈总是反复地、小心翼翼地问她好点了没,能不能去学校;爸爸则愤怒地指责她管理不好自己的负面情绪,别人都能好好读书,为什么她做不到。女孩心中的委屈和愤怒在接到老师电话的那一刻变成了绝望,她期待一向器重她的老师或许能给予她一些关心与温暖,可电话那头也只是冰冷、严肃地问她什么时候返校。

    探讨

    以人为本,不该让孩子“病不起”

    家长 既心疼又着急,还无奈

    成都家长章女士日前表示,孩子生病请假期间,老师虽然没有规定必须完成作业,但也没有明确说不用做。其他孩子都在按时上课,课程进度也不会因为个别孩子请假而放慢。家长既心疼又着急,都是悬着一颗心在照顾孩子,有一种无解的无奈。

    多位家长表示,自己也不想让孩子边输液边写作业,“但落下的功课又没人重讲,到学校老师还要收作业,总不能到时候再通宵赶作业”。一边担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一边又怕孩子落下功课,不少家长感到无奈。

    当然,也有理性的家长表示,生病期间发烧、头晕、乏力,躺着都嫌难受,更别说进行复杂的学习活动。“病了就该好好休息,不差这几天”“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作为支撑,关于未来的一切设想都是空的”。

    一位家长认为:“如果孩子还能精神抖擞地写作业,其实就不必一定输液;如果孩子已经需要输液治疗,就应该让孩子好好休息。”

    医生 二次感染往往病情更重

    “我很理解父母的心情,希望孩子不要因为生病影响学习。可是,当孩子患病时,休息是治疗方法之一,也是必不可少的。带病上学,或没彻底恢复好去上学,孩子的学习状态、效率也不乐观。不如先养好身体,再投身学习,这样可能事半功倍。”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李志飞说,如果孩子确诊甲流,哪怕第一时间服用奥司他韦等药物,也只能起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最终还是需要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来杀死病毒。这时候,多休息无疑有助于康复。

    李志飞表示,带病上课或者没有彻底痊愈就去上课,一方面可能传染其他同学;另一方面,在自身免疫力较差时去学校,很容易出现二次感染、混合感染。二次感染或混合感染,往往意味着病情更严重,更难退烧,需要更长的时间康复。因此,着急复课或带病上学,很可能得不偿失。

    近期,不少孩子由于休息不够成了“病毒收集体”。“有的孩子支原体肺炎、甲流、乙流、腺病毒、细菌感染……各种流行的疾病,几乎都‘集齐’了,很遭罪。”有医生这样表示。

    校方 不提倡因学习牺牲健康

    南京市首批德育名师、江浦实验小学夏光清说,看到“边输液边写作业”这一幕,想到一个词:关心则乱。“对人或事如果过于关心,就容易患得患失,从而影响人的判断力。我的儿子小时候生病挂盐水时,一般不会让他写作业。孩子身体不适,其专注力也是不够的,作业质量不会高。此时,做父母的要做两件事:一是如果孩子愿意,就读书给孩子听;二是如果孩子精神不错,就把作业说给父母听,不一定写,弄懂了就行……作为教师,学生睡眠不足或生病了,我会请家长跟老师打声招呼,我可以为其免去我的语文作业,以保证孩子有足够的身心恢复时间。在每个鲜活的生命面前,我们需要的不是相互指责,而是小心翼翼,充满敬畏。”

    南京市江北新区高新实小校长徐雪晶表示,在“双减”背景下,按照新课改的方向,我们都不提倡因为孩子的学习牺牲身心健康。“我们应该允许孩子慢慢成长,在生活的体验和试错中生长出自己的力量。”

    南京市石鼓路小学校长周锋表示,对于医院里孩子一边输液、一边写作业,他个人是很不主张的。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眼中要有人。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健康是第一位的,适当的休息是健康的重要前提。课业学得好不好,不在于这几天。家长和老师应该在孩子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更多的关爱,从小感受到爱的孩子内心丰盈,长大了才能爱别人。周锋说:“在疾病大面积出现时,学校应该做好预防工作,同时教学安排也应该进行适当调整,等一等生病的孩子。生病的孩子康复以后,老师应该帮助他针对落下的功课做好衔接,或者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跟上‘大部队’。”

    浙江温州市仰义中学校长孙仕龙表示,学生做作业是管理和制度化要求,生病不做作业是关爱和人性化要求。视病况轻重,是否做作业,做到什么程度,应该在制度化与人性化之间寻求平衡。

    专家 孩子的一生很长,慢慢来

    四川省心理学会应用心理专委会副主任、成都开放大学家庭教育学院副教授商雪梅指出:“家长被教育的焦虑所裹挟,在努力‘跟上’别人步伐的同时也制造着新的裹挟。”所以,医院的“学生输液区”看似“学习氛围浓厚”,实则是“焦虑氛围逼人”。

    “孩子长大就懂了。”“我难道会害他吗?”“不都是为了你好。”没有一个家长的付出可以被质疑,但单方面的给予真正考虑到孩子的需要了吗?“单方面的自我感动就像眼罩,遮住了教育的本质与真相,一个好的出发点就能合理化所有不恰当的教育行为,这对孩子而言,是不正确也是不公平的。”商雪梅说。

    商雪梅指出,学习不等于知识教育,对知识的掌握也不等同于试卷上的分数。把足够高的分数、足够漂亮的学历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的,而这样的失败需要孩子用一生去承受。“家长拼命地‘卷’教育,不外乎希望孩子未来能过得幸福,怎样培养出一个有幸福能力的人,才是家长需要思考、学习并为之‘下功夫’的方向。”她表示,孩子的一生很长,别着急,慢慢来。

    链接

    教育部: 学生患病期间 不带病上课上学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冬季学校流行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切实做好冬季流行性疾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健康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其中,《通知》指出,强化日常健康教育。开展全覆盖、多形式的新冠感染及其他冬季流行性疾病防控知识宣传。引导师生深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常通风、注意咳嗽礼仪,适度参与锻炼,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家庭防疫指导,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儿童青少年流感、肺炎球菌等疫苗接种宣传引导。指导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师生做好防护、及时就诊、规范治疗、科学用药,不带病上课上学。

    加强患病学生服务。完善应对预案,做好线上线下教学有序衔接,对因病缺勤的学生,指导利用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居家学习。对学生患病期间的作业可不做硬性要求。结合呼吸道疾病病程特点,引导家长让患病学生充分治疗和休息,切实科学作出返校上课安排。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综合自《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宁波晚报》《扬子晚报》等)

 

    评论

    对“带病写作业” 现象的思考

    ◎ 樊树林

    虽然如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依然有着很大的民意认同,“吃得苦中苦,成为人上人”依然是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待。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哪个家长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来说,生病很痛苦,而对父母来说,孩子生病很难熬,谁又甘愿把病房变成“书房”?因此,在“左手挂吊瓶,右手写作业”上,一味埋怨、指责家长们“冷酷”,其实过于偏颇。

    我们更应反思的是,在“左手挂吊瓶,右手写作业”中,孩子们怎么会有那么多作业要写?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在作业方面提出了五点要求,包括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以“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在“分类明确作业总量”中,要求“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在“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中,要求“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双减”政策逐步落地以来,虽然学生作业负担较以往有了一定减轻,不过,“带病写作业”成为尴尬“景观”,折射出作业减负依然有很大空间,需要更多学校能够真正采取有效举措,让作业量“实打实”地减下来,比如严格落实“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等要求,尤其是在生病的情况下,如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应有相应的制度设计。

    “双减”政策还提出,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不带病写作业,特殊情况下该放下就得放下,正是保障学生休息权利的体现。

    在特殊时期,面对生病学生较多的情况,学校必须完善相关预案,认真做好服务保障。学校不妨多聆听一下家长和学生的声音,灵活调整教育教学节奏,“等一等”生病的学生;教育部门近期还对学校提出建议,做好线上线下教学有序衔接,对因病缺勤的学生,指导利用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居家学习。让家长们不再因孩子生病而担心课程被落下,打消家长的顾虑,就可以减少“左手挂吊瓶,右手写作业”的做法。

    教育是个恢宏工程,也是个复杂体系。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成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双减”政策逐步落地的当下,希望更多家长能够客观理性对待孩子的差异,接受孩子的平凡。学校教育更不宜再将“升学”“分数”奉为圭臬,在教育教学中完善孩子的人格,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的人生定位,为他们的人生出彩奠定基础,这才是最重要的。

    也许只有多方行动,“左手挂吊瓶,右手写作业”才不会成为一道刺眼、辛酸的“风景”。

 

当前:4版(2023年12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