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来信
◎ 刘强

 

    前不久,读高二的儿子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学农”活动,到一百多公里外的乡村,与结对的农户同吃同住,共同参加劳动。在一周时间里,他们零距离接触“三农”,学习农事,体验生活,濡染勤劳踏实、吃苦耐劳的作风。

    作为家长,起初也有些担心孩子进入陌生的环境,能不能适应别样的生活与劳动。一周时间略显漫长,在活动快结束时,我突然接到一封外市的来信。信封上那熟悉的字迹是儿子写下的,一枚“80分”的邮票上清晰地盖着当地的邮戳。

    记不得多少年没有收到这种纸质的信件了,尽管知道是儿子寄来的,但仍颇感意外,有当年接到家书的惊喜。后来才知道,这是他们“学农”活动中的一项内容:给父母亲写封信。

    我坐到书桌前,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信笺上字数不多,但很工整。儿子首先向我们报了平安,然后简述了他们学农时的生活与劳动状况。儿子强调,此次学农时间过半,就已让他受益匪浅,真正感受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后更应尊重劳动,体谅父母。信的最后部分,儿子保证以后再也不玩手机游戏了,他说:“爸爸,您是对的,手机游戏一玩就上瘾,很难戒掉。在此,我向您道歉,儿子错了。”

    读完儿子的来信,我眼眶湿润,不禁想起前不久和儿子争吵的事情。期中考试儿子考得不错,完成了考前我们共同制定的目标。周末,他向我申请玩一晚手机游戏作为奖励,被我严词拒绝。我告诉他,想去哪玩,想吃什么都可以,唯独玩手机游戏坚决不允许,且不容商量。儿子气得把房门紧锁,拒食晚餐。当时我也有些冲动,隔着房门把他狠狠训斥了一番。

    此次外出“学农”,学校为方便联系,要求学生带上手机。在此期间,儿子肯定经历了因迷恋手机游戏而影响学习与休息的痛苦,最终认清手机游戏的危害,并深刻理解了我的良苦用心。

    反复阅读儿子的来信,让我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通过信件这一古老的方式完成父子交流,或许比面谈更有效。我想,书信交流的独特魅力就是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心情与想法,说出平时不好意思说出的话语。儿子在书信中能向我道歉,是一种蜕变。

    有机会,我想给儿子回一封信,一字一字堆砌成一座父爱的大山。我相信,书信这种别样的沟通方式,会让文字有一种永恒的力量,记录生活中美好的期待。

当前:6版(2023年12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