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乌兰县积极实践“枫桥经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2023年以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立足“小切口”,把多元化解的统筹作用和人民调解的服务优势结合起来,通过搭建“服务台”、凝聚“合力量”、解决“愿与需”等举措,积极实践“枫桥经验”,推动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以“共建”理念搭建“服务平台”,激发源头活水
乌兰县以发展互惠、幸福邻里为目标,依托各村资源禀赋,推动形成“县委办公室联合党支部+镇机关党支部+西沙沟村+东沙沟村+南沙沟村+赛什克村+纳木哈村+怀灿吉村党支部”党建“合作圈”,落实好互帮互学、共创共赢机制,为毗邻村信息共享、风险共防、人员共控、区域共治等社会治理联动协作机制,推动形成“属地管理、双向互动、跨界协作、联动防范、共建和谐”的协作治理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村落巷道分布、人口数量、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特点,乌兰县搭建服务阵地,在38个行政村6个社区细化设置微网格446个,按照机关领导联网格、“两委”班子成员驻网格、志愿者进网格、专职网格员包网格的工作要求,组建“1+1+N”联户团队,实现社会治理在“网”上完善,公共服务在“格”中见效,安全稳定在“面”上体现,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同时,乌兰县依托“党建+阵地+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在镇村一级推出议事厅、群众议事团、“娘家人港湾”、盖碗茶工作室、和为贵驿站、巷里乡亲平安驿站、巷里乡亲解语室、茶桌和事厅、和事佬调解室、远程视频调解室等调解品牌,积极搭建议事阵地,全力打造就地解纷“桥头堡”,走出一条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治理之路,成为传承发展“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以“共治”理念凝聚“合力量”,构建共享联盟
乌兰县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以“社区党支部+驻镇单位+驻镇企业”的“合伙”模式引入社区治理多元化主体,探索实行“红色合伙人”机制,广开渠道发动各类资源力量参与基层治理,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注入强劲的红色动能。此举释放社区“虹吸”效应,以“红色合伙人”为带动,集聚充沛资源向社区靠拢,通过“社区吹哨、部门报到、企业参与”工作机制,发挥在职党员、志愿者、“五老”人员、“两代表一委员”等力量,形成工作合力,聚焦棘手难题、居民需求、功能拓展、环境整治、文化娱乐、扶危救困等方面,实现居民“微心愿”,回应居民需求,提高居民幸福感。
以“共享”理念解决“愿与需”,实现双向奔赴
充满“泥土味”的法治宣讲、“点单送单式”的户籍送证服务、“走亲串门”式的入户走访、“品茶式”的纠纷化解……在乌兰县,一场场宣传活动、一项项为民服务举措是落实“枫桥经验”的具体实践。当地立足于群众潜在所需、日常所需以及急难愁盼的难题等方面,开通民情民意“直通车”,引导居民群众有事找网格,有问题找联盟,有难处找村社,有矛盾找调解员……处早处小,适时就地协商解决。
一直以来,乌兰县坚持为群众解决水管网漏水、外墙砖脱落、围墙开裂、通村道路不便等民生问题,并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主题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针对网络电诈高发,还及时开展反诈“敲门行动”,帮助群众增强反诈意识,提高反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