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动手包饺子,欢声笑语拉家常,欣赏居民文艺队带来的精彩表演……前不久,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迎新路街道团结小区社区开展“喜迎元旦包饺子”活动,各族居民欢聚一堂,共度佳节。
团结小区社区有6000多名居民,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社区。该社区组建了居民文艺队等8支“石榴同心”志愿服务队,2023年共开展了18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各族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在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不断增进感情,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3年11月,团结小区社区获评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团结小区社区党委书记乌云塔娜介绍,由于辖区内流动人口较多,社区专门设立了“红石榴驿站”服务窗口,为流动人口在登记办证、劳动就业、困难救助、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着力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向他们普及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惠民政策,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归属感。
团结小区社区依托“石榴籽”议事厅,及时发现居民所需,数次化解邻里矛盾,通过各族群众共商共议的方式,推动基层共建共治,增强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整合志愿服务队资源,以“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共创团结进步”等为主题,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实践活动,使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围绕春节、中秋节等节点,社区积极组织“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们将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服务居民为中心,以构建团结社区为目标,进一步促进辖区内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共建共享美好团结和谐幸福家园。”乌云塔娜说。
呼和浩特市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马坤介绍,2023年,呼和浩特市不断深化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打造了新城区丽苑、回民区三顺店、玉泉区清泉街、赛罕区前进巷等13个互嵌式示范社区。各旗县区不断优化社会条件和社区环境,创新提升为居民服务的形式和方法,推动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深度嵌入。
近年来,内蒙古持续推进各族人口流动融居,各级各地着力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多措并举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将社区打造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同时,全区各地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为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营造浓厚氛围。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民族法治宣传周”“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工作,线上线下齐发力,着力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石榴籽”培根铸魂工程、“邻里守望”关爱行动等活动品牌,通过组织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微活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等方式,引导各族群众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共享美好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