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芳焯)去年以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河口乡韶霭村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探索推行“党建+”模式,点燃基层治理“新引擎”。
韶霭村按照“党建引领、干部主导、群众主体、协商调办”原则,依托老党员、老村干、寨老、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五老”力量,充当“一约四会”中坚力量,以《韶霭村村规民约》为理事依据,推动“院坝协商”组织架构、议事内容、议事程序等更加规范化,构建起“大家的事大家定、大家的事大家干、大家的事大家管”的村民自治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全村划分6个网格,由6名乡派帮扶干部充当网格员,从作风正派、德行公认的村民中优选23名联户长,不断夯实“党支部+网格员+联户长”基层治理构架。
村里不断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结合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习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六月尝新节”为载体,传承河边腔苗歌、花灯戏等非遗文化;通过民歌赛、篮球赛、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讲透先进好人事迹,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引导群众转变思想,提高主人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