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的学校体育工作引发社会关注。云南不仅成为全国第一个把中考体育调整为100分的省份,还出现了一所没有“小眼镜”的“零近视”小学,而云南大学“体测不合格,拿不到毕业证”的做法也被称为“最严体育校规”……在这些敢为人先的做法背后,是云南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大胆尝试和探索,他们的初心只有一个:为了孩子们的健康。
“中考体育100分”带来变革
2020年11月30日,《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考试方案》印发,该省中考体育由原来的50分提高到100分,云南成为全国首个把中考体育分值提高到100分的省份。
方案规定,中考体育由原来的“三年一考”变为“一年两考”,每学期均采用“随时考”和“定时考”相结合。考试总分100分,其中七年级满分20分,八年级满分40分,九年级满分40分。学生最终成绩由六个学期考试成绩和第四、六个学期体质健康测试得分组成,并赋予比赛竞赛加分。体育成绩不再是只考体能,而是要考体质、体能、技能与竞赛,方案甚至考虑到了学生个体差异。
从效果看,云南以体育中考改革的“小切口”,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大变革”,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升,初中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从2020年42.04%提升到2022年58.21%;云南中小学初步构建起全员覆盖、人人参与的常态化校内联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开好体育课程、开足体育课时、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的局面正在形成,体育课与语文课、数学课已然成为云南的“大三门”。
云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负责人表示,中考体育100分的目的是督促学生经常锻炼,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同时,加速学校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让校长和家长更加重视体育。
“零近视”小学没有秘密
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湾塘乡的湾塘小学,多年来一直保持零近视率,全校538名学生视力均为5.0或以上。
这所寄宿制小学没有“小眼镜”得益于每天三小时的户外运动。大课间、体育课、课间10分钟、课外活动,一个不少。只要下课铃响,操场会被瞬间“点燃”,哪怕喜静不好动的女生,也会被老师鼓励出去走走。
学校严禁拖堂,哪怕课间10分钟,孩子都是挂着汗珠回到教室。体育课更是学生最爱,即便器材不丰富,老师也会创造项目陪孩子玩。课后,各种体育兴趣班纷纷开展,其他科目的老师也会加入其中……如今,湾塘小学保持“零近视”的方法已不再是秘密:每天三小时户外运动;在校不用电子产品;绿植环绕;营养均衡;10个半小时睡眠。
正是印证了“孩子每天户外活动两小时,就可有效降低近视率”的科研结论,让这所小学成为了教育部推广典型。据了解,目前云南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让“脆皮大学生”动起来
云南大学2021年出台的“体质测试不合格,拿不到毕业证”,被网友称为“最严体育校规”。
该校要求,本科所有年级均开设体育必修课,其中大一、大二为144学时,大三48学时,大四8学时,总计200学时(注:国家要求为144学时)。不仅课时增加,每学期体育课考试内容也变成:50%运动技能+40%体质测试+10%平时成绩。此外,学校创建了校园APP,要求每学期男生跑120公里、女生100公里。
云南大学表示,“体测不合格不发毕业证”并非首创,而是在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此举是想发挥考试的正向指挥棒作用,让大学生通过锻炼造就健康体魄。学校还出台了配套政策,如:创建男女合班选项体育课;按照本科生300:1配备体育老师;提高体育老师薪酬等。
两年时间,学生宅在宿舍打游戏追剧之风,渐渐让位于锻炼。2018年至2022年,云南大学体测合格率从68.6%提高到90.3%;2023年大一到大三的合格率达92.7%。
牵着父母进赛场成为常态
“学会、勤练、常赛”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手段。2023年,云南校园“三大球”主客场联赛打响。高中阶段和高校的72支球队展开了周末联赛,云南也逐步构建起高铁沿线的“三大球”联赛体系。
比赛不仅活跃了校园氛围,也激发起学生“勤练”的热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场比赛前的入场环节,球员们都会牵着父母、家人或老师的手进入场地,这一幕不仅感动了观众,也感动了球员。
多位裁判表示,这一入场形式值得推广,家长能深切感受到,孩子不只能在学习上出成绩,也能在赛场上出彩。
云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负责人表示,体育有立德树人的功能,这样设计的初衷,是想让孩子们树立责任感,明白努力的意义。孩子们心中有爱,胜过漂亮的高分;孩子们心怀感恩,比聪明才智更重要。(新华社 岳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