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黎平县:文明实践让群众幸福感更充实
◎ 詹家斌

 

    近年来,贵州省黎平县始终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目标,坚持全域推进、全力提升、全面深化、全民实践,以更接地气、更具活力的文明实践让群众幸福感油然而生,真正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拓展实践路径“谋求融合”。积极探索“线下阵地服务+线上平台宣传”模式,大力推动法治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生态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孝文化教育基地、侗歌大歌传习所、黎平府衙文化体验园、体育馆等公共文化基地建设,扩大农家书屋、市民讲习所、道德讲堂、鼓楼花桥、卫生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传统村落保护法官工作站等服务功能,积极搭建“侗乡黎平”文明实践平台及“黎平发布”“侗乡网”网络宣传阵地,全面谋求文明实践宣传阵地“大融合”。

    凝聚实践合力“突显层次”。积极建立志愿服务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自媒体团队、网络人士联谊会、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企业商会、民间协会、妇女创业促进会、手工协会等文明实践组织,大力探索“文明实践+社会需求+百姓期盼+全民参与+志愿服务”模式,组建由党员干部、驻村干部、第一书记、驻寨干部、村组干部、乡贤人士、协会会员、返乡创业人士、个体工商户、学校师生等组成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整合社会力量立体化形成文明实践新合力。

    抓实运转机制“彰显个性”。积极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构建群众点单、中心派单、所站统单、志愿接单、社会评单“五单”工作运行机制和运转流程,让文明实践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将文明实践与党员干部“双报到双服务”、社区网格包保、城镇管理、西部计划等工作相挂钩,大力推动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城镇精致管理工作评比考核、西部计划志愿者激励管理等有效措施,真正实现文明实践激励回馈的人性化。

    聚焦主攻方向“寻求突破”。全面开展“志愿服务送关爱·文明实践树新风”七大行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八进”实践活动、“理论宣传二人讲”“文明礼让·安全出行”文明劝导、“黎平是我家·美丽靠大家”环境整治等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志愿者参与贵州省第二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黎平赛区预选赛暨黎平县第二届“天利人和杯”美丽乡村篮球赛、贵州省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系列宣传展示活动、侗年等文体活动,让文明实践有规律、有节奏融入百姓生活。

    瞄准服务需求“做实项目”。积极引入社工专业指导推行“在编团干部+青年志愿者+社区义工”文明实践模式,大力实施“一镇一品”“一村一特”文明实践项目,引进爱心企业培育以龙形街道“社区之家”等为代表的“一居一品”文明实践品牌,创新打造“妈妈禁毒联盟”“百节之乡”“万人侗族大歌大合唱”等文明实践特色项目,《黎平县龙形街道“志愿集市”发展提升计划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黔东南州“首届志愿服务大赛”金奖,使品牌项目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目前,黎平县文明实践已从夯实基础向提档升级稳步迈进、从外聚人气向内聚人心快速迈进,让文明实践热在基层、强在基层,描绘出一幅楚楚动人的文明“画卷”。

当前:4版(2024年01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