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市:移风易俗倡新风 文明花开香满城
◎ 薛克

 

    2023年以来,山西省吕梁市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6月、8月、10月,分别进行移风易俗工作专项督导,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示范引领,主动落实婚丧嫁娶报备制,带头简办婚丧事宜,严格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发挥“领头雁”作用,以良好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移风易俗志愿司仪上岗

    2023年12月11日,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县妇联、团县委召开移风易俗推进会议,就吕梁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移风易俗的意见》进行详细解读,并为18名移风易俗志愿者司仪颁发证书。此次选聘的移风易俗志愿者司仪,均来自于该县婚庆行业。他们在全县各行政村红白理事会备案,执行统一流程,提供免费服务,参与积分兑换,以实际行动推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

    吕梁市不断出实招推动婚事新办,让勤俭节约成为年轻人追求的新风尚。方山县创新推出红白事招呼卡,形成“温情关爱+移风易俗”模式,在全市推广应用,并推出红白事宴一条龙服务,统一实行自助餐,免费提供婚礼主持、丧事礼仪、音响设备、电子屏等,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离石区、柳林县、汾阳市、岚县等地推行举办移风易俗集体婚礼,提倡彩礼变献礼,为老人购买养老保险或缴纳养老储蓄、健康储蓄,提倡集体婚礼、公益婚礼、植树纪念等婚礼形式。

    “十元礼金”坚持二十年

    “我们村红白事十元礼金从2000年就开始了。”汾阳市阳城镇史家堡村支书魏建光说。2000年时,史家堡经济总收入就达到了2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很长一段时间,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让街坊邻里苦不堪言。针对这种现象,史家堡村“两委”多次召集干部、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商议探讨,最终决定成立对全村红白喜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红白理事会,对全村婚丧嫁娶事宜进行严格约束。为保证落实,史家堡村“两委”广泛发动群众,提倡“死后大操大办不如生前敬老尽孝”的良好风尚;听说谁家计划办事,就提前上门做工作,对拒不执行村规民约的村民反复进行思想教育;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带头不办事,办事的只送十元礼金,引导群众执行“十元礼金”制度。党员带家属、干部带群众,吕梁移风易俗氛围越来越浓,移风易俗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

    “代氏三门”基金引新风

    从2014年开始,汾阳市栗家庄镇栗家庄村代有年一家启动“代氏三门”正月初二大聚会,规定每年正月初二进行“代氏三门”大聚会,拍摄一张全家福,之后再不用跑亲戚;由晚辈出资,每户400元,除去聚会餐饮、照片开销外,给每户长辈100元作为孝老钱,给孩子每人20元压岁钱;剩余的资金,建立“代氏三门”内部基金会,用于补贴困难家庭、考上大学礼金或者有大病的家庭。在“代氏三门”内部基金会的带动影响下,村里和邻近乡镇的很多家庭向代有年家庭借鉴学习。2017年4月,代有年家庭被评为汾阳市首届“文明户”;2018年3月,被评为吕梁市勤俭节约“文明户”。

    同时,在政府的引导下,吕梁市孝德厚养新风悄然兴起。方山县积翠镇孔家庄村成立“馨香孝善”理事会,制定《孔家庄村“馨香孝善”理事会章程》,通过“自愿缴纳、社会互助”方式,解决村内65岁以上老人养老问题;离石区西属巴街道茂塔村依托日间照料中心,打造集休息、娱乐于一体的“妈妈屋”“爸爸屋”;中阳县阳坡塔社区为村内7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三餐,每年组织老人体检,每月发放助老金,修建老年人活动中心和敬老院,成立老年人协会,组织老人开展健身操、广场舞等锻炼活动。

    “追思小屋”网络寄哀思

    2023年12月21日,方山县举行“文明祭祀 平安冬至”倡议活动暨网上祭祀“追思小屋”改版升级启动仪式。“追思小屋”APP由方山县委宣传部、方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于2021年冬至推出。该应用支持用户创建和加入追思小屋,具有添加照片、填写生平、发布寄语、网络祭扫等功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广大群众提供便利。

    网上祭祀风行的背后是丧事简办渐成新风。交城县东坡底乡紧密结合乡村实际,大力宣扬“丧事简办”理念,通过“打基础、建平台、树标杆”三步走,深化殡葬和祭祀改革。临县城庄镇出台《移风易俗追思会操作规范》,村“两委”班子、理事会成员上门举办追思会代替传统丧礼模式,2023年以来共开展追思会67次,群众减少支出22万余元。中阳县阳坡塔社区修建“敬孝堂”,供居民开展丧葬活动,用文明、节俭、环保的方式取代了陈规陋习,殡葬新俗蔚然成风。

 

当前:B1版(2024年01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