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东老边村:用好村规民约 破除陈规陋习
◎ 沈文

 

    隆冬时节,笔者走进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光辉街道东老边村。整齐的农房分布在鱼骨形的乡间小道两侧,屋顶的白雪点缀着各家院内玉米垛的金黄,炊烟袅袅,犬吠声声,一派冬季乡村的美景。说起现在的农村生活,村民们津津乐道:村里有村规民约,大家按章办事;干部走村串巷,宣传移风易俗。每家每户院里院外干净整洁,村里的环境自然也就美起来了;大伙儿精神饱满,文明乡风也就树起来了。这些,都让咱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文明的力量带给咱乡村的变化。

    近年来,于洪区坚持问题导向,将树新风与重实践相结合,大力推进村规民约的推广实践和完善提升,先后完成了81个村的村规民约修订工作。注重在“约、实、效”三个方面下功夫,用村规民约破除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一“约”为定,就要较真儿

    “以后办酒席不超15桌,每桌不超10道菜,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在光辉街道东老边村,村党支部书记宋利权正在给村民宣传酒席待客标准和要求,话说得实在,村民听得明白,大伙儿频频点头。

    “以前每每想到孩子结婚这事就犯愁,标准高了办酒席赔本,办差了又怕村里人笑话。早就该减天数、桌数、菜品和礼金。这才叫移风易俗。”村民吴大伯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东老边村结合村情制定村规民约,重点将“树立婚事简办新风、树立勤俭朴素新风、树立厚养薄葬新风”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通过制定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村规民约,纠正不良风气、整治不文明行为,有效遏制了农村陈规陋习的蔓延,推动农村社会风气有效改善。

    因地制宜制定规矩求实效

    为了能制定符合村情民意的村规民约,帮助村民革陋习、行勤俭、倡新风,东老边村“两委”会不定期走街串巷收集民情、听取民意,确保约定条款能落地、可执行,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让德高望重、甘于奉献、有文化、有号召力的老党员和新乡贤担任红白理事会成员,大家分工负责,实行村民红白喜事备案制,限定人数、桌数,全程参与监督。村委会成员和党员以身作则、示范引领,自觉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带头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主动落实婚丧嫁娶报备制,不大摆宴席、不盲目攀比、不超标随礼,切实将乡村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

    改变陈旧观念推动乡风改善

    推进村规民约,重在取得实效。为此,东老边村常态化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里组织志愿者通过入户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面对面讲解等形式,号召村民拒绝高额彩礼,喜事新办,婚事简办,自觉摒弃大操大办的陈旧观念,倡导树立文明新风。同时,还举办文艺汇演活动,通过小品、三句半、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宣讲移风易俗知识。在村规民约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村民的陈旧观念得到改变,主人翁意识有了极大提高。村民孙威说:“村里开展的这个活动我觉得很好,年轻人要有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不能让高价彩礼成为一种新的负担,日子过好了才是最重要的。”

 

当前:B4版(2024年01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