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大代表万登贵:用非遗竹编编出更美好幸福的生活
◎ 本报记者 周洁
“推进‘以竹代塑’,发展壮大竹产业。”1月23日晚上7点,在宜宾代表团驻地,四川省人大代表、宜宾市道德模范、长宁县小红桥竹编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万登贵指着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兴奋地告诉记者:“我准备的竹编产业发展建议,竟和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契合了。”
万登贵出生在宜宾市长宁县富兴乡,18岁便进城务工。经过10多年打拼,有了一定积蓄后,她便想着要为家乡做点什么。2003年,万登贵回到家乡,决定利用丰富的竹资源创业,发展竹编产业。“长宁老百姓有着传承千年的竹编技艺,却没有渠道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仅能依靠这一门非遗手艺赚点勉强糊口的钱,这种现状让我很难受,他们应该过上更好的生活。”谈及回乡发展竹编产业的契机,万登贵朴素的话语中蕴含的是浓浓的家乡情。
2008年,万登贵成立了竹编专业合作社、竹编公司,采取“农户+专业合作社+公司”的生产销售模式,决心让长宁非遗竹编名扬宜宾、走出川外、走向全国。她还免费向群众传授竹编技艺,带动周边100余名农村妇女参与竹编产品制作,帮助她们实现在家门口灵活就业的心愿。深耕竹编产业十几年来,万登贵也凭借着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和一心为民的热情服务,得到了群众的信任与拥护。
今年是万登贵作为四川省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二年。经过一年历练,她在今年关注的方向更具体、更明确。“我最关注的是竹编产业的发展。”万登贵拿出自己带来的竹编画、竹编首饰、竹编果盘等竹编产品,一边展示一边告诉记者,“竹编产业是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是富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竹编产业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途径。”
万登贵建议,加大对竹编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支持开展“竹编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园”的建设;加大对竹编产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竹编龙头企业,积极有效培育竹产业集群,以便更好地拓展市场,助民增收;在全省各级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竹编培训课程,设置相关专业,加快人才培养,为竹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优质人才支持。
万登贵说:“期待更多老百姓能用勤劳的双手、用非遗竹编,编织出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四川省政协委员田亚东:高水平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 本报记者 漆世平
1月2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上通报表扬了20名2023年度省政协优秀履职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泸州市政协主席田亚东便是其中一员。履职七年来,田亚东务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竭诚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战略,率先搭建“有事来协商·渝事好商量”共商平台,创建“区域协同·酒城协商”好品牌,以实干谱写新时代政协人助力现代化四川建设新篇章!
长期在长江上游城市——泸州工作和生活的田亚东,对那奔流的江水有着特殊的感情,更是特别关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的建设。今年他带来了题为《聚焦长江干流 高水平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的提案。“我见证了长江每一天的变化,随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持续推进,一江清水、候鸟翩跹、鱼翔浅底成为常态,不断提升着沿江城市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提起近些年长江的可喜变化,田亚东打开了话匣子,在他看来,出现这些变化,离不开沿江城市在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对长江的守护。他以泸州举例说,自2022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启动建设以来,泸州在四川省率先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地方段编制,从保护传承到文旅打造,从生态修复到再生利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泸州段)建设正加速推进。
虽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田亚东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依然存在资源整合不够充分、区域联动不够紧密、项目谋划不够集中、政策支持不够精准等问题。结合这些问题,田亚东建议,进一步聚焦长江干流,打造先行示范段,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梯次高水平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
长江文化源远流长、资源富集。田亚东在建议中提到,结合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全面加强长江干流区域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建立文化遗产名录,突出“国字号”和整体性,规划建设一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干流重点项目。
同时,田亚东认为,应进一步突出干流特色,重点打造长江干流生态和文化遗产带,以宜宾、泸州这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支撑,规划布局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彰显长江文化标识,突出“城市与长江和谐共生”主题,推进“生态修复—遗址保护—文化活化—旅游发展—公园城市”融合示范,打造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历史人文内涵的滨江城市,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打造为“上游样板”。
田亚东期待,高水平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持续讲好四川“长江故事”,展现四川“长江文化”,奏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