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工作者聚焦两会热点——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本报记者 赵青

 

    1月22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成都开幕,省长黄强代表省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总结2023年取得的喜人成绩,对2024年重点工作作出安排。报告指出,2024年,四川省将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引发会场内外的广泛关注。作为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也引发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的热烈讨论。

    大家纷纷表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践行精神文明建设是为了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根本宗旨,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心放在城乡基层,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推动发展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群众的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文明培育

    提升群众精神面貌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仅需要物质层面的富足,更需要精神层面的丰盈。推动文明培育入脑入心,才能更好地提升群众精神面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绵阳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紧紧抓住‘人’这一核心要素,通过思想引领、文化浸润和活动带动,推动文明培育在深耕厚植中实现新突破。”绵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关键告诉记者,2023年,绵阳市坚持榜样示范、典型引路,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活动,礼遇关爱帮扶道德典型和文明家庭,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7人荣登“四川好人榜”,评选市级道德模范10人;坚持浇花浇根、育人育心,2人上榜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建成市级示范、特色少年宫17所,高质量承办2023年四川省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中国书法)作品展示交流活动;坚持润物无声、成风化人,举办“我们的节日”市级示范活动5场,全市各地结合自身民俗风情和特色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上百场。

    2024年,绵阳市将继续贴近群众实际感受和现实需要谋划推进工作,切实担负起更好培育时代新风新貌的使命任务。一是树品牌,在崇德向善上下功夫,进一步办好“文润绵州 情暖万家”“德耀绵州”等系列活动;二是育新风,在引领风尚上求突破,进一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三是强阵地,在夯实基础上谋长远,进一步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等阵地的服务功能、辐射能力。

    关键表示,希望通过一系列举措,持续推动群众精神面貌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让向上向善的文明之风充盈城市的每个角落,为绵阳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文明实践

    服务群众“零距离”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

    “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及时学习党的科学理论、参加丰富的文体活动、享受系列便民惠民的志愿服务活动,让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乐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杨国忠表示。

    2023年,乐山市聚焦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坚持将规范提升阵地建设和丰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作为工作重点,扎实有力推动井研县“两个中心”融合试点工作,指导五通桥区、峨边彝族自治县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施阵地建设提升行动,通过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结对共建活动,打造市中区文昌宫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一批文明实践阵地“样板间”,依托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广场、书咖等,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基地、点)100余个,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入选全省文明实践阵地示范点。

    2023年,乐山市聚焦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大主题”,培育“铜河民兵”“轻骑兵”“五清行动”“绣娘宣讲”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100余支,常态化实施“北柑南粮”“海棠微光”等志愿服务项目180余个,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8000余场次,服务群众100万余人次。

    杨国忠介绍,2024年,乐山市将进一步提升文明实践工作的规范性和实效性,持续聚焦“五大主题”,着眼人民群众需求,不断优化阵地功能,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走进”群众系列活动,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展,切实推动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文明创建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为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宜宾市始终做到创建为民、利民、惠民,切实解决了城市运行管理、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等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广大群众可感可触,共享创建成果。

    宜宾市文明办副主任黄新有介绍,在城市,宜宾市以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抓手,统筹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央视秋晚等大型活动,举办“当好东道主 文明迎盛会”宜宾城市文明大行动系列活动,展示宜宾良好城市形象。举办首届“长江社区文化节”,开展各类活动800余场次,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农村,宜宾市持续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深化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深入开展农村移风易俗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破除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等不良习俗,承办四川省农村移风易俗主题宣传集中展演活动。

    宜宾市还坚持丰富“争先选优”内涵,广泛开展“三美”(最美农家乐、庭院、全家福)、“三好”(好儿媳、好公婆、好少年)、“三优”(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青年、乡村新农人)等评选活动,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2023年,《江安县:“五好”选树让“民星”变“明星”推动新风润民风》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

    黄新有表示:“新的一年、新的征程。宜宾市文明创建工作将继续贯彻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成果让群众共享的理念,倾听群众呼声,让群众感受幸福、获得实惠,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

   文明城市创建

    聚焦群众所思所盼

    文明城市创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在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中,四川有6市、15县(市、区)入列,资阳市榜上有名。

    资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颖说:“我们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把创建工作与市委‘三件大事’‘三大会战’以及办好民生实事相结合,通过创建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2023年,资阳市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从“硬件”“软件”两个层面入手,统筹推动实施十大治理攻坚和十大文明提升“双十行动”,改善城市基础条件、提升城市“颜值”,培育文明市民、涵养文明风尚。一是坚持围绕中心大局,创新推出便民摊区、潮汐停车、温暖执法等举措,促进“烟火气”与“文明风”相伴同行,带动城市经济恢复发展。二是办好为民惠民实事,实施创建文明城市惠民项目55个,推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养老托幼等城市“里子”建设,开展志愿服务10万余场,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问题。三是强化文明素质养成,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养犬以及“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等风尚行动,城市文明有了质的飞跃,群众对资阳的认同感、归属感明显增强。四是推动重点难点攻坚,健全部门联系社区、党员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解决群众身边问题4.6万余个。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李颖表示,资阳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大局工作,突出惠民利民、制度创新、项目管理、常态长效,聚焦城市品质和社会民生,推进基础设施、环境秩序、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科技赋能、示范标杆“六大行动”,推动创建工作实现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创建工作更有质感。

 

当前:1版(2024年01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