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进一步规范,对教育系统管理者提出考验——
新规下,课后服务如何提质量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严禁随意扩大范围,严禁强制学生参加,严禁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严禁不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人员进校提供课后服务。新规将于2024年春季学期起正式实施。

    “五个禁止”在明确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勿踩“红线”的同时,也给各地探索课后服务新模式、新样态留出了空间。各地如何充分调动校内外教育资源,增强课后服务活动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以适合学生成长的方式帮助他们成人成才,考验着学校教育者的精细化管理和现代化治理能力。

    “五个禁止”让课后服务“不跑偏”

    2023年4月,重庆市梁平区责任督学高晏到一所小学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常规督导。该校1216名学生都自愿参加了喜欢的社团活动。但他在督导时发现,六年级有3个教室共出现了7个空座位。既然全校学生都自愿参加了课后服务,为何会有几个班出现空座位?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猫腻”?

    高晏发现,有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孩子成绩一直位列前茅,他们虽然自愿把课后延时服务费交了,但又害怕参加社团影响孩子文化课成绩,在社团活动时就给孩子请了假,让孩子回家刷自购的奥数题。

    交了课后延时服务费,家长却不让孩子参加?细挖问题根源,主要在于家长对“双减”缺乏正确的认识,唯分数的思想仍根深蒂固;也在于学校课后服务的质量还不高,家长不放心。

    从课后服务的实际推进情况看,部分地方和学校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笔者在走访时发现,一些地方实践在执行过程中走了样,比如原来的自愿行为变成变相强制。个别地方和学校随意扩大课后服务范围,将午托、晚自习打包在里面,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有的家长反映,孩子每天“披星戴月上学,披星戴月放学”,在校时间超过10个小时。部分教师和家长还未完全转变教育理念,认为课后服务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忽略课后活动的开展以及兴趣的培养。

    此次《通知》直面这些不规范行为,为课后服务划定明确的底线。要让课后服务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规范课后服务有关工作,提高学校现代治理能力,建立长效机制。

    对于之前一段时间热炒的“晚自习属于课后服务吗”“哪些收费不规范”等问题,《通知》回应,早到校看管和自习、午餐午休看管、晚自习等服务属于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生活便利服务,不应纳入课后服务范围。

    聚焦课后服务多地进行有益探索

    “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学校要准确把握‘双减’关于课后服务的功能定位。”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看来,做好课后服务要充分挖掘优势资源、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让课后服务回归初衷,很多地方进行了有益探索。

    为了保障课后服务质量,江西南昌制定课后服务质量管理标准,规定课后服务中特色类课程时间占比,小学一、二年级不少于60%,三至六年级不少于50%,初中不少于30%,并要求市级制定特色课程和师资准入标准,县区建立特色类课程库和师资库,学校根据实际选用。

    为了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湖南长沙规定,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教师由学校统筹安排实行“弹性上下班”、调休等制度;上海定期开展学校课后服务专项绩效评估,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绩效工资分配、职称评聘和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

    “在吃透政策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落地配套机制设计;在规范课后服务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课后服务育人功能;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数字化赋能课后服务。”张志勇说,这是许多地方能够办好课后服务的主要原因。

    课后服务如何算清账

    课后服务要提质增效,关键还要把账算清楚。

    当前,课后服务的经费保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地方财政埋单;二是采用成本分担方式,由地方财政承担一部分,不足部分采用收费方式。总体看来,在由财政埋单的地区,课后服务乱象较少;在采用成本分担的地区,如果选择课后服务的学生少,学校收到的课后服务费用可能不足以支付相关费用,教师没有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课后服务也就难以为继,还可能存在成本分摊变异为乱收费的现象。

    因此,尽快健全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成本分担机制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民进中央建议,各级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加大对课后服务保障政策的支持力度,争取建立合理的学校课后服务成本分担机制,制定合理的课后服务收费标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特别要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制定相关保障政策;在经费的使用上,做到专款专用,保障教师补贴及时发放到位。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胡卫认为,要切实强化教育资源基本配置,各省域都应按一定额度,合理核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生均经费,并纳入所在地区经常性财政经费预算;课后服务专项经费可用于支付教师课后服务补助、开展课后服务相关课题研究、研发课后特色课程及服务项目等支出。

    (《中国教育报》  刘博智)

 

当前:1版(2024年01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