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崇德向善的“金种子”
——湖北咸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综述
◎ 张敏

 

    “小手拉大手,争做文明人;小手拉大手,传递新风尚;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去年12月27日下午,首届“文明咸宁少年说”决赛上,全体学生发出倡议。

    去年以来,湖北省咸宁市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铸魂育人、立德树人,在未成年人心中种下崇德向善的“金种子”。

    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未来,在于今天的少年。咸宁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渗透到家校社教育各方面,贯穿于未成年人成长各阶段,用心用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价值引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去年9月22日至10月8日,咸宁市委文明办联合市教育局、市妇联面向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向国旗敬礼”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祖国永远在我的心中!”赤壁市茶庵岭学校的李梓郡在参加“向国旗敬礼 做时代新人”网络签名寄语活动时深情表白。

    唱红歌、颂诗歌,向祖国献祝福;展风貌、现形象,与国旗合个影;看影片、探基地,激荡爱国之情……一时间,“红色”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

    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教师汪淦表示,通过活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将一颗颗爱党爱国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

    这是咸宁市突出价值引领,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一个缩影。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咸宁市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各个方面,作为明德修身、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

    一年来,咸宁市创新载体,紧扣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了“清明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劳动创造美 实践助成长”“新华杯诗词大会”等内容丰富、形式鲜活的活动。

    去年9月,咸宁市全覆盖、多形式、立体化的“开学第一课”,为广大学子点亮理想之灯,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采用网络“云”直播方式推出的“开学第一课”,直播浏览量达246万人次。

    文明同行,点亮青春成长路

    “叔叔阿姨,楼道里的这些东西如果不要了,我们可以清理掉。”去年10月26日上午,咸安区浮山街道梅园社区祥和苑小区内,咸安区外国语实验小学学生李嘉怡,敲开居民家门耐心劝导着。

    当天,李嘉怡和70余名同学一起,化身为“小小楼栋长”,穿梭在小区楼道间,上门入户开展文明劝导,寻找并铲除“牛皮癣”,清理卫生死角。

    活跃在各个社区的“小小楼栋长”,参与楼道管理,监督垃圾分类,维护楼道卫生,劝导不文明行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小区变得干净、整洁、有序,很有成就感!”七年级学生徐睿奕兴奋地说,“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

    “小小楼栋长”志愿服务活动是咸宁市“小手拉大手 共创文明城”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市中小学生用他们的“小手”,拉起社会各界的“大手”,以实际行动为创建文明城市“添砖加瓦”。

    去年以来,咸宁市充分发挥小志愿者在社区文明宣传等活动中的特殊作用,积极营造未成年人广泛参与“雷锋精神”传承的良好氛围,用文明点亮青春成长路。据统计,全市共印发40.6万份“小手拉大手 争做文明市民”倡议书,32万名学生受聘成为文明行为宣传员和监督员,开展“文明随手拍”“小小楼栋长”等亲子志愿服务活动1704场次,2.4万余人参与“文明咸宁少年说”活动。

    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之城,共享文明之美。嘉鱼县“共捐一勺米 幸福睦邻里”等5个案例入选湖北青少年志愿服务优秀案例。

    三位一体,共绘育人“同心圆”

    2023年7月3日,咸宁市“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举行,20名优秀少年经过层层推荐脱颖而出,向大家展示了新时代青少年的良好风貌、亮丽风采。

    这些新时代好少年,为广大未成年人树立了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去年年底,咸宁市高婧月、程昭文入选2023年度湖北省“新时代好少年”。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去年以来,咸宁市全力构建“同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全面、完整、健康的环境。

    建好学校阵地。坚持“六个好”标准,推动文明校园创建全覆盖,扎实做好38所国家、省、市级文明校园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作用,着力营造文明有序、遵德守礼的浓厚氛围,校园环境育人功效不断释放。

    做好家庭教育。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持续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亲子实践等,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用好的行为好的家风影响教育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公益活动200余场,5万余人受益。

    用好社会资源。咸宁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团市委推进“一园两堂”建设,建设“红领巾学堂”25个、希望家园211个;咸安区打造“快乐星期六”特色品牌,为7200余名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438场。

    多方联动,密织护苗“防护网”

    “希望同学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用法律促进个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去年12月,咸宁中院刑一庭庭长陈荣来到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

    陈荣是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将专业法律知识与法治精神带进校园,引导同学们遵纪守法、明辨是非,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去年以来,咸宁市立足打造良好社会环境,多方联动密织护苗“防护网”,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天。

    多层面呵护。从严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严惩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犯罪,咸安金桂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咸安法院马桥法庭获评“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创建单位”。通城县委书记带头与1694名困难未成年人结对“牵手同行”。通山县组成志愿服务队伍,对270余名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

    多部门“护苗”。咸宁市委宣传部联合教育、公安、文旅、卫健、市场等部门开展“暑期集中行动”,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034家次,立案查处30件,行政处罚网吧20家。开展涉未成年人非法出版物、淫秽制品专项整治,查办案件25起,约谈相关网站负责人140个,下架有害APP34个。

    多形式宣传。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部门拓展法治副校长职责,深入社区、学校开展“法院开放日”“法治进校园”等活动756场次,覆盖学生儿童37.8万人次。市级媒体聚焦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防溺水、关爱留守儿童等刊播公益广告4600余条次。

 

当前:2版(2024年01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