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 重庆市开州区复兴初级中学 田芬 李佳

 

    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要求学校“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丰富适宜的教学方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文化自信”作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四个核心素养之首,要求“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通过各种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思想政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内容非常丰富,既有现代文,也有古诗词、文言文,很多文章都与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相联系,其中的很多人物、故事情节、历史典故等,都与爱国主义密切相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梳理,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择的邓稼先、闻一多和鲁迅,他们是中华民族璀璨历史银河中的闪亮的爱国星,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学习他们的生平事迹,了解他们的爱国情怀,产生爱国主义情感。再如《沁园春·雪》《望岳》《岳阳楼记》等,学生从中可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提高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促进爱国主义情感的发展。

    二、利用开发乡土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语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语文教学可发挥乡土文化资源,对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可通过乡土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弥补现有教材体系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扩大语文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比如教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篇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找找本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风貌,通过感受家乡与祖国的魅力,既爱自己的家乡,也爱伟大的祖国。

    三、开展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

    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相对有限,如果一味地在课堂上进行爱国主义的灌输,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初中语文教学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涉猎语文、感知语文、反思语文的同时,使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等人文素养也得到发展。比如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后,可选择合适的时机带领学生去参观革命英雄纪念馆,让学生结合课文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观察,深入理解这些抗美援朝的革命英雄。实践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写写观后感,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后,可开展与解放战争相关的演讲比赛、唱红歌、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新中国成立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认识到远离压迫、远离战争以及和平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强国责任感。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元素的发掘与融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注重实践活动的体验,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拥有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当前:3版(2024年01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