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起小龙灯——一位非遗传承人的“寒假课堂”

 

    雪后初霁,天还有些冷,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尧天坪镇喜洋村的村部却笑声四起。文麦秋穿行在站满了大人和孩子的院子里,扯扯这个孩子的手臂、拉拉那个孩子的衣袖。很快,孩子们手中那条原本蜷在地上的紫黄色龙灯,立了起来。

    尧天坪镇拥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尧天坪龙灯被列入“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传承人,今年60岁的文麦秋负责给全镇3所学校的几千名学生传授这项技艺。

    在鼎城,过年舞龙灯是人们十分看重的一项传统。最近,很多当地企业邀请文麦秋前去指导员工准备年会的舞龙灯节目。喜洋村马上也要参加区里的“村晚”,并且是以舞两条龙作为开场节目。文麦秋当天到村部的本意,就是为了指导这个节目。但在召集参与“村晚”排练的村民时,他特意叮嘱大家带上各家孩子。

    前段时间,他突然有个想法:给喜洋村舞一条专属小龙灯。原来,喜洋村的孩子们虽然早就在学校接触过龙灯,但都是和自己的同学一起。一条10人舞动的龙灯,如果离开长期配合,就很难舞得好看,更别提舞出“摆龙门”“蝶穿花”这些有难度的动作了。

    利用“大龙灯”排练完的剩余时间,文麦秋先是琢磨着如何给孩子们分配位置,最高的肖都昊宇已经长到1米72,最矮的一个孩子才1米2。另外,因为肖都昊宇和另一个女孩都是在各自班级里舞龙头的,俩人还争执了起来。最后,在肖都昊宇妈妈肖丽群的介入下,龙头让给了女孩。

    “虽然很忙,但我和老公都爱舞龙灯,一年参加各种演出、庆典至少有七八场。”肖丽群告诉笔者,得知文麦秋的想法后,她很支持也很开心,“孩子寒假期间就是打篮球和玩手机,打篮球久了他就觉得没意思,玩手机我更不放心了。”

    “一条龙有20多种舞法,舞的人不同,龙的‘性格’也不同。”文麦秋说,在学校他只能教孩子们一些基本功和简单造型,而把假期利用起来,他有信心教出一条能和大人们一较高下的“小龙”来。

    在文麦秋和一旁观看的家长们的指导下,喜洋村的首次“小龙灯课堂”效果很好。原本就有基础,而且经常在一起玩的孩子们很快就舞得有模有样。几个年幼矮小的孩子被巧妙地安排在不同位置,整个龙身蜿蜒起伏的感觉便出来了。

    因为忙着去不同地方指导,文麦秋还没有细想自己的“寒假课堂”具体怎么开课。初步设想是每周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如果这个寒假达不到效果,暑假再继续。文麦秋说,他打算自费定制一条小龙灯,希望喜洋村的孩子们能在一起一直舞下去。 

    (新华社 周勉)

 

当前:A2版(2024年02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