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青海海北州全力推进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 吴萍 海北宣

 

    农牧民群众从“三亩地一头牛”到吃上“生态旅游饭”;农牧业从传统的自给、半自给逐步融入广阔市场;农畜产品从走街串巷叫卖到鼠标一点行销天下……2023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农业强国”“科技强国”为指引,紧紧围绕党中央和省州关于“三农”和科技工作的决策部署,融入产业“四地”建设,立足全州构建“243”发展新格局,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为目标,深入实施生态农牧业“九个一”配套工程,全州农牧业经济呈现稳中有增、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海北各族干部群众奋力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专合组织让产业化经营变为现实,科技为现代化农牧业注入力量,以草原生态保护守住畜牧业根本。如今,俯瞰海北大地,一排排特色民居坐落山水间,一个个温室大棚遍布乡野,一群群牛羊在草原自由奔跑……海北州农牧业正高举绿色生态旗帜向市场前沿阔步前行。

    优化农牧产业结构

    激发发展新动能

    广袤田畴间,麦苗茁壮、长势喜人,牧草绵密、羊群漫步,现代农牧业发展律动的“脉搏”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随时代的步伐有力地跳动着。

    一年多来,海北州把解决好吃饭问题摆在“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精做细特色产业,逐步构建了“5+8+N”农牧产业发展新格局。2022年至2023年成功创建门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祁连藏羊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海晏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刚察县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成祁连扎麻什、海晏金滩产业强镇。海北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积极探索骆驼、梅花鹿、林麝等特色养殖,创出一条牧旅融合、游牧研学之路。

    海北州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州累计整治“非粮化”2.5977万亩,建成粮油良繁基地22.6万亩。2023年,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达85.78万亩,同比增长3.65%。

    夯实农牧业基础

    生态农牧业全链发展

    农牧业是海北州的基础产业。海北州认识到,发展高质量现代农牧业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助推传统农牧业加速迈向现代农牧业,是加快海北农牧业发展的根本路径。

    海北州紧紧围绕全州构建“243”发展新格局,从自身优势和实际出发,提出了生态农牧业“九个一”配套工程,力争实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全面强化顶层设计,高标准打造、高质量推进,“输”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出”的渠道更加畅通。

    2023年,海北州各县统筹整合各类资金共计4.87亿元,共实施饲料加工、活畜交易、有机肥加工、青稞油菜加工等84个项目。全州累计认证注册“三品一标”农畜产品达113个,基本实现主导产品品牌注册全覆盖。“祁连藏羊”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2023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品牌,“刚察藏羊”列入全国“一县一特色”中国品牌目录。全州1769.63万亩天然草原和135.33万头(只)牦牛藏羊通过有机监测认证。率先在全省开展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试点,投资3500万元的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项目正在建设中。农田残膜回收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均在90%以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做优做强特色产品

    奏响发展“丰收歌”

    “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举全力加快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是海北州各族群众的坚定选择。回眸农牧业发展之路,海北州在推进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

    海北州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结合州情实际,大力培育特色农畜产品,形成品牌规模化效应,迅速打入市场。

    海北州发布“祁连山下好牧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家企业的112个产品入选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优品库”。成功举办2023年优良畜种展示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评比活动,以及第三届门源县“马路供销”活动。在山东省临沂市和青岛市分别设立“海北优品馆”和“海北会客厅”,组织20余家企业赴山东济南市参加海北州招商引资暨优势特色产品推介会,签约贸易采购类项目11个约1.19亿元。组织40家企业通过淘宝、天猫等平台开展“线上线下”促销活动,实现网络销售额1.27亿元。

    品牌引领、品质监管,有力推动了海北州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奏响了农牧发展丰收“主旋律”。海北州正努力实现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生态农牧业的华丽“转身”,一幅生态美、产业兴、农牧民富的图景正逐步变成现实。

 

当前:B4版(2024年02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