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古”乐团以创为新奏响“历史之音”

 

    史前先民草莽的笛声,夏王宫女乐的唱和,郑韩城内歌钟的悠扬,丹江岸边王子王孙的钟乐……钟鼓磬瑟,箫管琴笙,走进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就像走进历史的音乐厅,几千年的天籁之音跨越古今,连续无间。

    每逢节假日,位于河南博物院主展馆一楼的华夏古乐团演奏厅总是座无虚席,一票难求。对于此,团长霍锟早已习以为常。

    华夏古乐团是河南博物院的“网红”IP,自2000年成立以来,乐团以音乐文物为基础,对中原地区古代乐器、服饰、乐曲以及演出场景进行复原和舞台演绎,带给观众“可以聆听的历史”。

    作为乐团“老人”,霍锟在华夏古乐团已度过21个春秋。“成立之初团里只有几个人,我们既是研究者也是演奏者,由于当时节目内容形式相对单一,观众不多,很多时候我们就像是‘孤独的敲钟人’。”霍锟说。

    “古乐团是博物馆展厅的延伸,是文物‘活’起来的载体,这就需要我们从历史深处出发,与新时代的审美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同频共振,创作愿意听、听得懂的内容。”河南博物院党委书记万捷说。基于此,近年来华夏古乐团以古乐的创新表达、传播为重点,在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

    除了演奏古乐曲,乐团还尝试用古代乐器改编、演奏世界名曲、影视音乐、游戏音乐等,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不久前,华夏古乐团走进巩义石窟寺,将1500年前浮雕壁画上的古乐器及伎乐俑“复活”,奏响新年欢歌。

    这不是华夏古乐团第一次“整活”。1400年前的方响演奏《哈利·波特》主题曲、古乐版《夜空中最亮的星》、改编演奏流行乐曲《孤勇者》等都曾在互联网上掀起热议。“文化不是过去完成时,而是现在进行时,我们要继续探索,让展厅里的文物‘活’起来,让千年古乐‘飞入寻常百姓家’。”霍锟说。

    如今,华夏古乐团已经成为河南博物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窗口”。截至目前,华夏古乐团已复原重构从远古至唐宋时期古乐30余种1000余件,发掘、演奏古曲近200首,还把演奏搬上“云端”,奏响古乐新声。

    年轻人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冬日的周一早高峰,郑州市农业路上人车熙攘,闭馆的河南博物院却显得异常安静。在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三层的一间办公室内,“95后”乐团舞蹈演员梁豆子正在琢磨胡旋乐舞的编排。“周一闭馆,没有演出,刚好可以静下心来做研究。”梁豆子说。

    “2023年乐团又新招6人,其中不少还是‘00后’,更多年轻人的加入,为乐团注入了创新活力,如今这支‘古’乐团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霍锟说,在创新传承华夏古乐的过程中,我们也从“孤独的敲钟人”变成了“快乐的传承者”。

    岁暮天寒,华夏古乐团演奏厅坐满了寒假研学的孩子,当华夏古乐演奏员身着曲裾深衣,环佩叮咚,犹如古代乐师一般款款走来时,诸多音乐“文物”也穿越时空而来,奏响古与今的“合唱”。 (新华社 史林静)

 

当前:2版(2024年02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