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新时代精神文明的“静海故事”
——天津静海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 杨澜

 

    民生答卷写满幸福、乡村振兴绘就锦绣画卷、基层治理找到最优解……回望2023年天津市静海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历程,孕育了新的关键词,是温暖、是活力、是文明,是百姓脸上更为幸福的笑容,是乡村振兴里更为快速的发展步伐,是基层治理中一个个破解的难题,更是向着美好的点滴变化。

    这一年,静海区文明城区创建有了很多新符号。与爱同行助困志愿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人获得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区61人被评为天津市“五美”优秀宣讲员,蓝天救援队、绿野救援队等15个单位和个人被评为天津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六个一批”先进典型。

    这一年,“志愿红”更加鲜艳,学雷锋“志愿之城”加快建设。静海注册志愿服务队伍增加到1600余支,注册志愿者17.8万余人,6254名机关志愿者日常包保帮扶1258名困难学生,6个属地乡镇街道、5支社会志愿服务队伍包保7个养老机构,广泛开展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健康关怀等志愿服务活动。

    写好人民生活幸福答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3年,静海区在推进文明城区创建中,始终坚持在促进民生社会事业提级增面、高质量增进民生福祉上下功夫,扎实实施市、区两级民心工程,做好民生保障、医疗教育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托起人们稳稳的幸福。

    下棋、排练舞蹈、写书法……在华康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内每天都会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居民们按照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娱乐项目。该中心设有诊疗室、老年人餐厅、休息室、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室,可以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精准化的养老服务,让老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华康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投入只是静海区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工作的一个缩影。2023年以来,静海区不断在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方面发力,加快推进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进度,强化社会保障兜底作用,为1.55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保障金1.5808亿元,发放临时救助金536.3万元……这一项项举措、一个个数字都是静海民生工作的佐证。

    为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静海区还改造了41个老旧小区,惠及群众5000余户,建成4个“口袋公园”,完成一批市政设施改造工程。停车泊位、早餐车经营秩序更加规范,街面秩序大为改观,推荐111个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参与天津市新一届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评选,争当先进、争创文明的良好风尚在全区蔚然成风。

    不仅如此,静海区还牢固树立共建共享理念,全面加强基础性、惠普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通过保障医疗、扩大就业、完善教育资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美丽现代新城、积极发展社会事业、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等,让群众所盼“有始有终”,群众意见“落地有声”。

    乡村振兴绘就锦绣画卷

    为绘就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静海区把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以更加务实有为的举措和执行力,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扎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奋力书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书写新的人间奇迹。2023年以来,静海区坚持把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有机融合,以积极培育农业融合发展载体作为总抓手,扎实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静海区农业农村委党委书记、主任马国庆表示,静海区将继续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全力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农业增效更有“路”、农村增绿更有“招”、农民增收更有“方”。

    乡村既要“富脑袋”,又要“富口袋”。为推动乡村移风易俗,静海区选树了42个试点村,开展“立家规、亮家风、传家训”文明实践活动100多场,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治理成效显著。静海“传承红色基因 引领文明乡风”案例获评首届天津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如今,放眼静海广袤的田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静海将继续在希望的田野上阔步前行,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徐徐铺展。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为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多元调解和矛盾分流机制,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静海区依托多元共治,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调解工作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

    为方便开展调解工作,静海区把基层调解阵地前移,选拔群众基础扎实、社会经验丰富的志愿者、网格员作为义务调解员,通过法律讲解、业务培训、现场模拟等方式组织调解员学习调解规范、技巧,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团队实力强、服务质量优的调解队伍。

    同时,静海区积极探索新时代基层精治、智治、善治之路,依托向邻里汇报等形式持续健全机制,畅通群众维权渠道,打通基层治理+人民调解“最后一米”,构建基层治理的“最优解”。

    在做好调解工作的同时,静海区还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依托网格化服务模式,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司法部门等公共单位调解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活动,开展“合力式化解、闭环式处置”,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化解矛盾在基层,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为激发社区治理的活力,静海区定期开展“以物换物”兑换,鼓励居民把以前堆放在楼道的物件,换成了米面油;还通过鼓励居民报名“V志愿”服务活动,获得积分奖励,领取小礼品……不断提升居民共建文明城区的积极性。

    在静海,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如火如荼,见证了党建引领的扎实成效。“静海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成为越来越多静海人的共识。2024年,静海精神文明建设将更细密、更美好、更充盈、更扎实,为助力市委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打赢打好“六大攻坚战”添砖加瓦,共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静海。

 

当前:3版(2024年02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