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是“三农”事业的舞台,也是人才培养的课堂,对农业职业教育而言更是如此。将课堂搬到田间,是许多农业职业院校的通行做法,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田间课堂中,未来的新农人——学生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可以磨砺技能、淬炼本领,可以厚植爱农情怀、增强兴农信念,是农业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形式,也是农业职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作为拥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农业职业院校,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一直秉承办学之初育心、育脑、育手的“三育”理念,扎根“三农”沃土、传承耕读文化,走出了一条“课堂移村口、师生到田头、成果进农户、论文写大地”的办学之路。学院紧扣“农”字,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不断探索集价值塑造、知识引领和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立德树人新途径,打造四个“田间课堂”,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入党建思政“田间红课堂”、技术技能“田间匠课堂”、创新创业“田间创课堂”、社会实践“田间大课堂”,让四类田间课堂成为培养知农爱农新农人、德才兼备“兴农人”的大课堂,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澎湃的发展动能。
一、在田间课堂上开阔视野、认识“三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农业院校的发展也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农业院校的青年学子可以在田间课堂上更好地领略这种伟大变革,发现“三农”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正确看待和认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实践逻辑。经过在田间课堂上自己的观察、倾听与感悟,大家对“三农”事业能知之更多、更广、更深,也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作出自己的职业选择、事业选择、人生选择。
二、在田间课堂上增长学问、获取真知
田间课堂上,有许多校园里、教室中、书本上学不到的鲜活知识。因而,置身田间课堂之中,向田亩上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老农民、新农人、“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学习,感知他们正在经历的变化、正在运用的技术、正在践行的理念、正在开创的事业、正在享受的喜悦,这样比坐在书斋中、守在屏幕前要有意思得多,也有意义得多。这些真知,也是他们走好未来人生之路的重要基石。
三、在田间课堂上历练本领、创新创造
田间课堂是“三农”事业从业者、乡村振兴参与者、农业强国建设者躬耕、坚守、奋斗的地方。凭借着新技术、新手段、新理念,许多工作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业态、新模式也随之不断涌现。跟着他们,可以让认知超越课程教学的理论视域、专业实训的实践体验,进而对行业发展、专业前沿、岗位实际、素质需求等有更加清晰的研判。在有的课堂上,还能跟着“师傅”练练手,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真实技能和个人素质的升华。学校里不少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系列竞赛中获奖的作品,其创意、点子就来源于田间课堂的真实实践。一些学子更是以此为基础,在创新创业创造的路上收获了累累硕果。
四、在田间课堂上坚定信念、奋发有为
不少学生在专业选择时具有盲目性,入读之前缺乏对“三农”、专业和岗位的基本认知。他们对专业的社会需求、真实状况、未来前景知之甚少。在田间课堂上,他们可以通过深入观察、跟岗实践、多方请教、反复比较等方式重构对自己将要从事事业的清晰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和农业强国建设的坚定信念,并在未来的岁月里为此孜孜奋斗、踔厉前行。经过田间课堂的历练,奔赴“三农”一线的毕业生,可以少一些迷茫、多一些底气,能更有信心、更加从容地开展工作、开创事业。
五、在田间课堂上践行使命、服务人民
一方面,学子们需要广泛地向田间课堂上的劳动者、奋斗者、坚守者学习;另一方面,学子们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可以为广袤田野上的人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帮助。例如,驾驶先进的收割机为农民抢收夏粮,通过无人机飞防作业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利用电商平台帮助村民拓展农产品销路,在种植养殖技术方面与村民进行切磋交流,等等。在一次次的田间课堂实践中,学子们将不断增强兴农使命和为民情怀,进而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三农”战线新时代好青年。
当然,受制于许多工作机制和现实条件,田间课堂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难题等待被解决、被攻克,如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覆盖率、受益面如何更好地扩大;如何更好地深化与地方,尤其是乡村社区干部、农业楷模、新农人榜样的联系、联动;如何让“三农”工作、普通村民也能在田间课堂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等等。我们相信,如果这些问题被妥善地解决了,田间课堂就能为经济社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国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本文系中华职业教育社规划委托课题“农业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路径探索”(ZJS2023YB09),及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深耕‘田间课堂’,开创实践育人新模式”(44)的中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