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后备箱集市 承载梦想、拉动消费

 

    这个龙年春节,成都市龙泉驿区再现“赶集”潮。除了传统集市,洛带古镇还精心打造了“后备箱集市”,不同车辆的后备箱被装饰成各种风格,或色彩鲜艳,或风格突出,再摆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俨然成为古镇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几年,抓住春节机会,开着私家车摆摊,成为一些人的选择,不仅可以增加家庭收入,还可以锻炼自己的经营能力。

    河南郑州一位卖花灯的摊主介绍:“我过年摆摊已经两年了,无论是在小县城还是在新一线城市,都卖过。过年摆摊卖花灯,可能会赚钱,可能会保本,但肯定不会亏钱。去年过年,我们三个人三天共卖了346个花灯!”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的傅伟根,这几年因实体店生意难做,改行做手机贴膜,平常开车载着设备流动摆摊。去年春节,他带着妻子驾车到贵州铜仁看望岳父岳母,他发现铜仁的街头到处人山人海。傅伟根的轿车上装有一套简易的手机贴膜设备,正月初三那天,他独自来到铜仁古城摆起小摊,当天就赚了一千多元。初四开始,傅伟根的妻子也一起上街了,两人接单、清理、贴膜配合有序,一直忙到初六晚上,这趟铜仁之行,意外赚了一万多元。

    不只是春节,近年来,“后备箱集市”不断涌现。后备箱中放上置物架,摆满小商品,打出吸睛标语,氛围灯绕后备箱一圈,再摆上卡通人偶活跃气氛,一个立体多元的摆摊空间就打造好了,不少人甚至在车顶和车前盖都摆满了商品。

    下班回家后,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开车到热闹的街头,打开后备箱,里面放满各式各样的酒瓶,放一把露营椅坐在旁边,时不时调个鸡尾酒,这就是“95后”年轻人魏猛的摆摊生活。这样的摆摊,巧妙地消除了商业行为和社交行为之间的界限。

    用后备箱摆摊的年轻人所售卖的产品,批量进货的品类很少,更多的是自己的得意之作——钩针小装饰、3D打印的花瓶、奶油胶DIY成品……比如魏猛售卖的鸡尾酒,每一杯都是自己调制的,价格在15元到30元不等。他坦言,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时常让他感到“喘不过气”,年轻人需要认同感,他真正期待的是摆摊时能遇到和自己一样热爱调酒的人。

    “后备箱集市”是一种交易成本较低、较为自由的潮流商业模式,已被不少城市看作激发城市生机活力、促进年轻人灵活就业的方式。相比传统集市,“后备箱集市”等新型集市既有烟火气又有新潮味,“装得下‘老板梦想’,也拉得动消费经济”。

    (综合澎湃新闻、《解放日报》等)

 

   以呵护的心态做好监管

    ◎ 江德斌

    “好看的小车千篇一律,有趣的后备箱万里挑一。”“后备箱集市”将汽车后备箱文化与消费深度结合,成为地摊经济中的一抹亮色。

    与传统地摊不同,每一辆车的后备箱都像是一个浓缩的商店,装点上彩灯和招牌,富有个性、创意十足的店铺名和五花八门的商品,足够吸引到不少消费者。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后备箱摊位,既是一道新风景,也是提振消费活力的“微创新”,见证了我国市场经济的韧性、创业者的信心。

    “后备箱集市”主打创意,形式灵活、机动性强、门槛不高,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活力,成为年轻人试水创业创新、利用业余时间增加收入的阵地,也有一些失业者、破产者借助“后备箱摆摊”,重启人生之路。

    “后备箱集市”是一种自发形成的地摊经济,能够获得大众认可,一些“后备箱集市”甚至成为网红打卡地,说明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近年来,不少地方对“后备箱集市”宽容以待,出台激励政策和措施,打造更宽松的经营环境,鼓励年轻人大胆尝试,将其作为吸纳灵活就业、自由就业的新方式、新玩法。比如,有地方政府将“后备箱集市”纳入地摊经济范畴,给予同样的政策激励待遇,鼓励商业机构统筹策划、统一管理“后备箱集市”。

    但从维护市场秩序、市容市貌、消费者权益的角度看,各地应对“后备箱集市”保持适当的监管强度,避免出现妨碍交通、乱扔垃圾、扰民以及销售“三无”产品、不安全食品等问题。对“后备箱集市”予以鼓励和包容,绝不是对其不管,而是要以一种呵护的心态去管。

 

当前:A4版(2024年02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