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缓交期:开学好礼物

 

    编者按

    最近,关于寒假作业的话题频繁冲上热搜。其中,2月19日,成都市教育局印发通知,明确开学后两周内为“作业缓交期”,教师不得以学生未完成作业为由不让学生到校;除高三年级外,开学后两周内不得举行各类考试和测试,不得随意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设“作业缓交期”引发广大家长和舆论关注,觉得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新学期,也引发人们对教育的思考,不管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在“缓交”这个看似“不得已而为之”的让步中,都有改进的空间。

    A

    回顾:“假期作业赶工”成一景

    虽然如今孩子们基本都开学了,但“寒假作业赶工名场面”在不少家长和网友的脑海中还没有散去。临近开学时,多地图书馆被“赶作业大军”占领,回程车上、旅行途中,总能看到争分夺秒赶作业的学生,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穿梭在各类场馆之间,补“展馆打卡盖章”作业……

    2月19日,上海220万中小幼学生开学,此前两天是沪上中小学校的集中返校日,返校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交寒假作业!“终于在返校前把《寒假生活》、拓展作业以及各类小报全部补好了!”2月18日8点,上海家长林女士把三年级的女儿送进学校后,长长舒了一口气。

    2月20日,广东深圳,假期结束,学生们带着寒假作业陆续返校,但有老师开始检查寒假作业时却发现,全班27名学生只有3人完成寒假作业,“没有看群消息”“回老家忘带回了”“落在爸爸车上”……没写完作业的娃们理由千奇百怪。

    提起寒假作业,四年级学生万晨的爸爸就气不打一处来。寒假开始时,女儿拍着胸脯保证,出门旅游期间把作业带上,一有空闲时间就做,学习玩耍两不误。结果,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旅游过程中每天都有安排,女儿回到酒店连作业本都没掏出来过。

    对此,四川省重大家庭教育课题主研成员、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初中德育处副主任袁成表示,寒假期间,走亲访友、外出游玩较多,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导致他们无法专注于完成作业。合理安排时间很关键。家长可以与孩子协商,将这些活动安排在完成一部分作业之后,或者将作业分散在这些活动之间完成。

    B

    应对:多地推出“作业缓交期”

    除了家长和网友关注假期作业赶工,一些地方教育部门也在假期和学期交替的节点,关注学生因为学习任务引发的心理压力以及亲子冲突等风险点,并在制度上给予了一定“缓冲”,给那些因“各种意外”导致未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一个“履行契约”的补救机会。

    以合肥市为例,从2021年开始,当地已经连续三年设立“暑假作业缓交期”制度,允许开学两周内补交作业,严禁在开学前两周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考查。去年8月23日,合肥市教育局发布2023秋季新学期公告,规定各校设立“暑假作业缓交期”,当时引发广泛关注。对此,合肥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解释:“这是避免孩子从非常放松的环境,突然进入到上学被约束的状态,一下子转换不过来,给他们一个过渡期。”2023年12月底,在《关于合肥市2024年中小学幼儿园寒假安排的通知》中,合肥市教育局也重申,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各学校要认真落实作业缓交制度,严禁各种形式“开学考”。

    早在2021年年初,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就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全区中小学生寒假作业不作硬性规定必须完成,对有困难或尚未完成的学生,允许开学后在教师指导或同伴互助下延期完成”,引来点赞声一片。西湖区教育局当年也在校长会议上建议,开学学生如果作业赶不及,可以缓缓再交。去年暑假开学之前,杭州就有学校设“暑假作业缓交期”,允许部分学生打“欠条”,且正成为越来越多学校的“选项”。

    今年2月19日,成都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春季学期中小学幼儿园开学准备工作的通知》。根据该通知,开学后两周内为“作业缓交期”,教师不得以学生未完成作业为由不让学生到校;除高三年级外,开学后两周内不得举行各类考试和测试,不得随意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学校要重点关注入学适应产生的情绪问题、学习任务引发的心理压力以及亲子冲突等风险点,主动发现需要关注的学生,及时给予关爱与帮助。

    有教育人士预测,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广受关注,为守护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推出“作业缓交期”或许会成为更多学校或地方的动作。

    C

    讨论:多些柔性教育,未尝不可

    合肥、成都等地教育部门设立“作业缓交期”,均引起舆论广泛讨论,有赞有弹。有网友提出质疑:“学生写作业向来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此纵容孩子,岂不是给了他们偷懒和拖延的正当借口?”而更多声音则认为,设立“作业缓交期”是一种人性化的温情教育理念,考虑到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化。

    《工人日报》早在去年8月29日就发表评论认为:现实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假期作业,但有时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形,比如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较差,做作业总是“慢半拍”;有的学生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指导,按时完成作业有一定困难;有的学生因外出旅游、参加夏令营等原因,没有时间完成作业,等等。因此,允许未完成作业的孩子打“欠条”,设置缓冲期限,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不但能更好体现教育的人性化关怀,也能及时消除学生因完不成作业而产生的担心、恐惧、焦虑等情绪。

    成都一家教育类媒体近日发表评论指出,就“作业缓交期”的设立而言,“缓交”并不意味着“不交”,寒假作业布置的意义不在于“完成”,而在于巩固与复习、学习习惯的延续,缓交是希望孩子们能在“保量”的同时有更充足的时间来实现“保质”。“作业缓交期”的设立,体现了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的原则,同时,不要求学生凭作业报到、不举行“开学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政策层面,最大程度地缓解学生的“开学恐惧”“新学期焦虑”,是教育部门的贴心之举,也是人性化教育的应有之义。

    同时,为期两周的“缓交期”也是教育反思的好时机。不管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在这个看似“不得已而为之”的让步中,都有改进的空间。家长们需要思考在孩子写作业过程中,是否起到了监督、引导的作用,在假期有没有做一个“自律的大人”,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孩子们需要反思自己有没有做好时间管理、假期规划,“学而不思则罔”,是机械学习,还是真的学有所获?学校、老师也需要反思,所布置的作业是否适量、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实现假期作业的“去形式化”,设置更多开发与锻炼孩子综合能力的内容,加强与在校作业的区分?同时,为了避免“赶工”现象的出现,是否也可以优化作业的检查形式与频次?

    如果我们以这样的思维去看待“作业缓交期”的设立,会使这段时间更好地发挥出帮助适应、调整改进的作用,让教育的节奏真正慢下来,不再仅仅停留在“补做作业”上。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吴遵民坦言,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生平日的作业都是有限量要求的,但执行得并不严格,更不要说寒暑假作业了,即便超量、超难了,一些学校的校长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假期过后两周设定几天“作业缓交期”,也是为减轻学生的负担。吴教授并不赞同把缓交作业与拖拉完全等同,甚至与“中考、高考、就业”牵涉到一起。因为春节是节日,又是欢乐、休闲的假期,成年人从长假转入到工作节奏,都会有个适应期,有的还会产生假日综合征,要孩子一下子从过年的快乐跳转到紧张的开学状态,就像放松的橡皮筋突然绷得过紧,很容易断裂。中考、高考与就业前,却不存在像春节这样全民欢乐、举家休闲放松的情境,过渡到升学和就业状态是水到渠成,也从容不迫。

    D

    提醒:要防止孩子“缓”掉责任心

    一位教育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缓交作业可以有,是落实“双减”教育政策和精神的一种具体实践,但要谨防“缓”掉孩子的责任心,缓交作业的目的是要唤醒和激励学生认真对待学业,圆满完成作业任务。

    有媒体发表评论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应该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对假期进行合理的时间规划。学校设置“作业缓交期”,只是给那些因各种“意外”导致未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一个“履行契约”的补救机会。

    “作业没完成可以不交,但必须严厉批评,以示惩戒。”一位基层教师向媒体表示,我国从2021年3月起实施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第七条明确学生如果有六种行为的,学校及其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确有必要的,可以实施教育惩戒,其中第一条就是“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或者不服从教育、管理的”。也就是说,不按时交作业或将受到惩戒。

    因此有教育人士建议,学校除了设立“作业缓交期”,还应让学生明白缓交作业的代价是什么,比如“班级劳动”“运动打卡”“同时还要写开学后的新作业”等等,让学生明白,缓交作业也是一种规则,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养成“契约精神”,从而在下个假期中避免出现类似情况。

    也有专家提醒,开学前疯狂赶作业不可取,还有一些学生在刚放假的七八天里就将所有作业写完了,也是不正确的方法。这类学生的目的是机械性地完成作业,无所谓质量,只要完成了即可。布置假期作业,是为了让孩子们在假期保持一定的学习状态,最正确的方法就是做好规划,有规律、有节奏地完成每一科作业。

    (本组稿件综合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澎湃新闻、《新安晚报》《工人日报》《教育导报》等)

 

当前:4版(2024年02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