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微处入手“绣”出美好城市生活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 王爽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坚持树牢民生导向、精细导向、集约导向,躬身城市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增品质,探索全市全域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的新路径、新模式,着力塑造形神兼具、内外兼修的品质城市,不断满足和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办好民生实事,让广大市民真真切切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幸福的质感。

    干群齐心 磨好绣花针

    自2022年起,呼伦贝尔市连续两年召开城市精细化管理现场会议,真抓实干、力求发展。呼伦贝尔市委书记高润喜带领观摩组人员入村镇、观变化、话发展,倾听拔节之音,感受发展脉搏;与居民聊改善、话家常、关切民生实际。以推动中心城区一体化为引领,通过成果展示、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切实做到以会促治、以会促创、以会促宣,以会促干、以会促建、以会促效,全市干群齐心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局面蔚然成风。

    扎兰屯市推行“门前五包”治理模式,设立“红黑榜”和“曝光台”,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城市管理。额尔古纳市全员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充分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协调农垦集团分公司共同奋战、合力攻坚,凝心聚力打造旅游城市崭新形象。特色民宿的老板李福娟笑着说:“政府给换了房顶、门和16扇窗户,解决了供暖和下水问题,我们自己也对房屋进行了改造装修,今年的收益还不错。”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城市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实践,携手共建现代城市、共创幸福生活、共享发展成果。

    关切民生 找准落针点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找准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心、用情、用力一件一件解决,是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不懈追求,要用“一针一线”的慢工细活,织就市民的美好生活。

    全力推动15分钟文化惠民服务圈、15分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建设,新建便民生活圈6个,直接服务社区居民21.6万人,呼伦贝尔市被列为全国第三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

    海拉尔区实施了社区亲民健身路径及附属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对社区周边空地进行了提升改造,让居民下楼便有健身场所,不仅对居住环境进行了微改造更满足了全民健身的需求。在建华公园的主体工程上,增加多块运动场地,使呼伦贝尔市又增添一座体育类综合性功能公园。为打造全民体育运动宜居城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助力“十四冬”运动型城市建设掀起全民运动新风。

    扎兰屯市实施重点道路维修维护改造工程等项目,城市照明设施管养全面推进。对市区内的 97 条主次干道、40 座桥涵及附属物设施实行地毯式排查和维修养护。

    全市165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铺开,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重点治理住宅小区“脏、乱、差”,惠及1.79万户居民。循着美好生活的点滴,用小细节去放大城市品质的纹理清晰度,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让所到之处干净整洁,让目光所及井然有序。

    里外兼顾 巧用绣针法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只有传承历史文化韵味、坚守文化品位的城市,才能让城市既有颜值,又有品质,焕发出蓬勃生命力。呼伦贝尔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将城市现代化建设与文化记忆延续结合,将文化保护利用与传承、产业富民、生态保护等有效结合,推动历史文化活态传承。

    额尔古纳市不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在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一些木刻楞房屋甚至有百年历史,为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在其本身基础上进行加固、维修,通过改造内部陈设,丰富旅游供给,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将文化保护利用与传承、产业富民、生态保护等有效结合,全市已累计公布确定历史建筑166处,划定7条历史文化街区。“六馆一湖”、中东铁路风情历史文化街区、玛拉沁大街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风格各异,冰舞秀、马术剧等一批文化产品精彩纷呈。今年,呼伦贝尔市将实施37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落实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加快额尔古纳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城市文化脉络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焕发勃勃生机。文脉绵延不息让这座现代城市更具魅力、更具韵味。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城市建设、发展、治理的价值所在,这幅城市美好画卷有现代的活力、有生活的温馨、有文化的瑰丽。呼伦贝尔将始终把人民生活得更便捷、更舒适、更美好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用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民城市,“绣”出城市美好生活的锦绣华章。

 

当前:B1版(2024年02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