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平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行走在河南省西平县的街头巷尾,文明处处可见:干净整洁的街道、安全畅通的交通、文明有礼的市民、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每一处都显现出文明气息和文明底色。
找问题、抓整改 严实举措立标杆
店外经营、占道经营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难点,不仅影响城市形象,而且占用人行道或公共区域,还影响行人通行。为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西平县下大力气对店外经营开展集中整治,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老板,店外经营不但影响市容市貌还影响行人通行,请将店外的物品搬入店内。”近日,针对商户出店经营、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问题,各社区网格员全天不间断巡查,一方面加强对商户的宣传引导,督促店主规范经营,引导流动摊贩至疏导点;另一方面,对屡禁不止、拖延整改的商户,社区联合城管、行政执法等部门下达整改通知书,多管齐下,确保整改成效。
文明无小事,细节见成败。占道经营、小区治理、圈地种菜……一项项,一桩桩“老大难”问题,作为重点逐一推进整改解决。
树榜样、扬风尚 文明新风润民心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西平县坚持以市民为主体,以市民素质提升为重点抓道德建设,以文明行为培育为抓手引领群众向好向善,让文明观念深入人心,凝聚强大的创建合力。
走在西平街头,随处可见志愿者手持夹子、扫帚、拖把等各种工具,干劲十足地对附近路面、花坛里的烟头、塑料袋、纸盒等垃圾进行清理。他们一边清理,一边引导过往居民群众摒弃随手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共同维护干净整洁的城乡环境。在西平,有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380多个,注册志愿者9万多名。多年来,他们开展博爱义诊、义务演出、爱护环境、文明交通等主题活动3700多次,活动时长4.8万小时。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成了既常态又火热的特点。
发起成立“爱心粥屋”志愿服务队、每天坚持为环卫工人、孤寡老人等端上一碗热粥的志愿者吕大芳;热心公益事业、用爱心点亮西平温度的好邻居李敏杰;组建应人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致力于便民、心理疏导等公益活动10余年之久、开展便民志愿服务600余次的张子正……他们行业不同,年龄各异,却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崇德向善。2023年,西平县围绕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把选树先进典型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先后挖掘、推介了一批“身边好人”参评市、县“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用“最美”人物树立精神标杆,通过开展“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文明市民”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引领文明新风尚,传播社会正能量,为推动西平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强机制、严督导 精准发力见实效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部门齐头并进,对照任务清单,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内涵”,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把城市文明工作推向更高层面。
西平县统筹谋划,科学规划,完善工作机制,构建了文明创建总调度、协调组、宣传组、督导组等高效运转的指挥工作机构,压紧压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责任。
为大力营造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氛围,西平县通过设立“红黑榜”、拍摄制作短视频、采写新闻稿件等,聚焦各社区、部门单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的创新举措与成效,展现党员群众齐发力、投身创建的热情与风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西平县通过坚持问题导向,找问题、抓整改,树榜样、扬新风,强机制、严督导,让城市文明在细节的改善中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