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要“见人、见物、见生活”
——访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蓝淋
◎ 本报记者 罗园

 

    “这幅作品叫《龙腾吉祥》,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着深厚的底蕴,象征着祥瑞平安,团结和力量,勇于探索、富有创新精神。”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的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壮绣代表性传承人、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蓝淋向与会者展示了一幅以龙为主题的壮绣作品。“今年是龙年,是吉祥的龙腾年份。愿2024年,我们的国家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取得更大的发展,愿祖国繁荣昌盛。”

    生产与保护

    让壮族“活化石”级千年手艺得以延续

    壮族刺绣也称壮绣,是壮族文化和民族记忆的“活化石”,承载着壮族繁衍生息的历史与文化。

    1974年,蓝淋出生在南宁市马山县的壮绣世家,她的奶奶、外婆都是壮绣手艺的传承人。在家庭的熏陶下,蓝淋从小就对刺绣充满了兴趣。16岁时,她已能独立制作一件壮族礼服。

    翔集的凤凰、憨态可掬的大象……壮绣上鲜活的形象给蓝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蓝淋发现壮绣这门壮族特有的文化技艺,似乎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祖辈有这么好的技艺就应该把它传承下来。”1998年,蓝淋辞去原本的工作,与兄长一起创业,在马山县城成立了壮美坊工作室(以下简称“壮美坊”)。一家人都投入到壮绣这门手艺中,通过生产与保护,使这门壮族“活化石”级千年手艺得以延续。

    “传承文化遗产,守护民族记忆,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熟悉市场,了解现代消费者的喜好。”为了做好壮绣生产与保护,蓝淋不仅赴艺术学院学习设计,与团队四处寻访搜集壮绣作品,学习新技巧,还邀请各地绣娘,融入现代设计,创新壮绣。

    如今“壮美坊”在保留壮绣传统精髓的基础上,改良了绣法用色,产品涵盖收藏、服装、家纺等。蓝淋传承改良的壮绣产品也紧跟潮流,有了更好的销售业绩。20多年来,蓝淋和家人通过不断努力,让濒临失传的千年壮绣技艺重获生机。

    文化助力发展

    带领妇女家门口就业

    在蓝淋和家人的持续努力下,壮绣开始重回人们的视野,“壮美坊”也成为了广西壮族刺绣传承基地。通过手把手地传授技艺,蓝淋成为周围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领路人,带领着当地绣娘通过壮绣手艺实现了脱贫致富。

    2008年,马山壮绣手工艺品成为了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政府嘉宾纪念品和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嘉宾纪念品供应商。蓝淋回忆,当时既激动又犯愁,“第一次接到这样重要的订单,但又都需要手工绣制,时间紧迫,厂里的绣娘又不够用,后来通过大量的外招培训,总算按时保质地完成了任务。”

    在蓝淋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马山妇女开始学习壮绣,传承起这门古老的手艺。“我们马山属于山区,资源匮乏,很多女性都外出打工。母亲不在身边,孩子在家里面是非常可怜的,连吃一餐热饭都很困难,小孩的身心也会受到影响。”作为一位母亲,蓝淋很清楚,能够陪伴孩子度过一个健康温暖的童年,对一个家庭来说很重要。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到身边的贫困妇女,让她们在照顾到家庭和孩子的同时,实现在家门口灵活就业。

    如今,蓝淋的“壮美坊”已为2000多名妇女提供免费的壮绣培训,部分妇女还成为了“壮美坊”的绣娘。绣娘们通过壮绣这一技艺,增加家庭收入,实现脱贫。“壮美坊”为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

    弘扬民族文化

    让壮绣走向世界

    “市场拓宽了、销路打开了,才能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的魅力。”这几年,蓝淋在调研中发现,非遗产品销售是非遗保护的关键环节。如何让壮绣手艺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成为蓝淋现在经常思考的问题。她表示,非遗传承要“见人、见物、见生活”,“生活当中用得上”是对它最好的保护与传承。

    今年是蓝淋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二年。她坦言,之前作为非遗传承人,主要关注的是自己手上的技艺,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之后,就更多地关注整个行业的发展。这促使她和更多的从业者一起沟通,把他们的想法建议搜集起来,带到全国两会。

    蓝淋告诉记者,这几年国家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加强财税金融支持等保障措施支持非遗保护,这些举措让作为非遗传承人的她倍感欣慰。去年全国两会,她建议加强非遗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建议得到了落实。她提出的关于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建议,得到了相关部委的回复。这些都增加了她履职的信心和动力。

    今年全国两会,蓝淋建议,希望在各个城市的闹市区和网红打卡点设置非遗展示馆。她说,展示馆面积不用太大,里面有非遗项目的二维码,参观者通过扫二维码就能看到项目的简介、图片,以及一些动态的视频展示,还有相关产品的销售链接。展示馆的设立一方面能让更多人了解非遗、认识非遗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增加非遗的销售渠道,提高非遗从业人员收入的有效途径。

    对于未来,蓝淋信心百倍,她说她将立足本职岗位,把握好壮绣的“守”与“变”,推动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为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不懈努力。

 

当前:A1版(2024年03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