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民生“里子” 撑起城市“面子”
——甘肃天水市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
◎ 天文

 

    2023年,甘肃省天水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秉持“一流定位”“精致城市”“精细管理”理念,以为民之心弘扬城市精神,以文明之力提升城市品质,举全市之力、汇全民之智,补短板、强弱项、攻难点,着力筑牢文明风尚的“筋”与“骨”,打造全民共建共享的“灵”与“魂”,实现市民幸福指数与城市文明指数双提升。

   夯实文明之力 常态高位推进

    天水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高位谋划、高效统筹、高频督导、高质落实,以上率下,推动创建工作持续走深走实。

    高点站位强组织。健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长的创建指挥部工作机制,下设办公室和6个专项工作组、8个督查专责组,抽调精干力量到市创建办集中办公,确保创建工作领导有力、高位推进。

    高标对齐抓统筹。充分发挥测评体系“指挥棒”作用,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目标导向,定期召开创建推进会、调度会、督查会、培训会、约谈会,充分发挥微信工作群信息化、实时化优势,形成了发现、交办、处理、反馈、汇总五个环节紧密衔接、完整闭环,不断夯实创建基础。

    高效推进促落实。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印发责任清单,聘任创建义务监督员,开通“不文明行为随手拍”,采取市级领导调研督导与部门联合督查、暗访评估与随机抽查、模拟测评与常态检查相结合,落实定期汇报、评比、通报制度,不定期发布 “红黑榜”,建立问题台账,跟踪督办,挂牌销号。

    涵养文明之风 着力凝心铸魂

    天水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红色文艺轻骑兵”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以“庭院课堂”“板凳课堂”“田间课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城文明风,满目气象新,每一张志愿者的笑脸,每一次俯身捡起垃圾,每一次斑马线前的礼让,都是一道道文明风景。该市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包街包巷包小区”志愿服务活动,大家用实际行动为创建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同时,天水市持续深化文明县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等创建工作,以点带面促进全域创建整体提升、遍地开花。甘谷县、张家川县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县,实现了两区五县省级文明县全覆盖。

    打造文明之颜 补齐短板弱项

    天水市一步一个脚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厚植城市文明底色。

    治“脏”不手软。持续打好人居环境整治+爱国卫生运动“组合拳”,有效回应人民群众诉求,维护城市美丽形象;治“乱”不停歇。着眼群众“急难愁盼”,集中开展城市“牛皮癣”“蜘蛛网”“交通乱象”“路面破损”4个专项整治行动;治“差”不留情。聚焦农贸市场、背街小巷、旅游景点等领域场所,对典型问题持续进行曝光,通过“媒体监督+群众监督”形式,着力营造合力创建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天水市将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作为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形象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6351户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有序实施,让生活在老旧小区的居民收获满满幸福感。对于这种幸福感,生活在市安居小区的老住户刘小强觉得自己很有发言权。“之前小区道路坑洼不平,楼栋外墙脏污,管网老旧不畅。如今小区改造后,旧貌换新颜,环境不比新建小区差。”谈起小区的蜕变,刘小强高兴得合不拢嘴。

    既筑牢民生“里子”,又撑起城市“面子”,让群众成为创建工作的最大受益者,天水市用实际行动回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了谁”的问题。秦州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城区截污干管建设顺利完成,整治渭河流域入河排污口46个,新增公共绿地11.2万平方米,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新增主城区学位4785个,市实验小学分校、市幼儿园分园、罗玉中学改扩建等项目建成投用。扎实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全面落实城乡低保、优抚安置、养老托幼等普惠性政策。11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5个村级互助幸福院、80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顺利完工……

    文明创建是一场永不止步的幸福接力。天水市将坚决扛起“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推动老工业基地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使命任务,加快“五区五中心”建设,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当前:A3版(2024年03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