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走深走实
◎ 河北省承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 冉君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按照河北省承德市委宣传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统一部署,结合分管工作实际,围绕“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走深走实”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自2019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以来,承德市通过整合阵地资源、人员队伍、平台载体、项目活动等,在全市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17个、社区(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627个,实现阵地建设全覆盖、志愿服务队伍全组建和实践活动常态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了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一、主要工作推进情况

    (一)以“三保障”凝聚合力,提升文明实践力度。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健全三级架构,县委(街乡、村居)书记分别担任中心主任(所长、站长)。明确三级职责,形成县级中心统筹、乡镇(街道)所指导、农村(社区)站实施的工作体系。实现三级联动,各县市区统筹动员本地资源,各街乡合理安排本地布点工作,各农村社区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形成中心(所、站)三级贯通的体制机制。

    二是强化机制保障。每个县级文明实践中心配备2-5名专职管理人员,实践所、站配备1-2名联络员,具体负责资源调配、制定计划、组织活动和项目调配等日常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整合调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资源力量,推动条块资源下沉,挂点联系县(市、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市本级及部分县市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一般性预算范畴,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支持资金,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得到有效保障。

    (二)以“三优化”构建矩阵,提升文明实践深度。

    一是优化志愿服务队伍。按照“10+N”模式,在中心组建县级志愿服务总队,“10”即总队下必须组建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等10支分队伍,“N”即结合县级实际设置其他特色队伍。按照“5+N”模式,在所组建志愿服务支队,“5”即支队下必须组建理论政策宣讲、文明乡风实践等5支队伍,“N”即根据本乡镇(街道)实际设置符合需要的队伍。

    二是优化志愿服务日常管理。市县两级均成立由党委宣传部(文明办)牵头、由民政部门注册批复成立的志愿服务联合会(协会),统筹管理本地志愿服务力量。利用燕赵志愿云等网络平台,加强对志愿者的注册登记、时长记录、嘉许回馈等日常管理。

    三是优化志愿服务能力提升。市级层面每年开展两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培训,着力强化对骨干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进行岗位职责教育和岗位安全教育。县级层面每季度开展一次业务培训,着力强化对骨干志愿者和基层所站负责人的业务培训。

    (三)以“三结合”激发活力,提升文明实践广度。

    一是结合“党政所向”,推动创新理论落地生根。承德市组织动员各级代表委员、院校思政教师、文艺志愿者、致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榜样模范人物等1.8万余人,组建了涵盖市县乡村四级的“蒲公英”宣讲矩阵,集中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习语金句诵读”等宣讲活动。

    二是结合“群众所需”,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组织市直131个企事业单位、区直197个单位和11个驻承部队共339个部门,与四个市辖区的81个社区和166个行政村结成帮建对子,帮提升文明素质、帮治理环境卫生、帮完善基础设施、帮提升服务功能。

    三是结合“文明创建”,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活动,利用节日开展送春联、文艺汇演、中秋晚会等活动,融实践活动于生活。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理论传播更顺畅、接地气。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平台有效整合,实现理论宣讲微课程快速传播。比如围场县组成63支乌兰牧骑式宣讲小分队,把党的创新理论、党的最新政策、党史红色故事送到“最后一公里”“最远一家人”。隆化县组织党校教员、思政课老师、理论宣讲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党史宣讲活动。

    (二)服务群众更精准、便利化。各级专业志愿服务队伍、社会公益性志愿服务团队、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伍和群众志愿服务队伍有机结合,实现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便捷化。宽城县“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利用编辑成册的县域满族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在线上线下开展公益讲座30余场次。丰宁县、双滦区、围场县、承德县等通过微信APP、手机小程序(网站)等,优化志愿服务点单、接单、派单、评单流程,推动中心(所、站)三级贯通、协调运转,精准对接、服务不同群众的不同需求。

    (三)文明培育更强劲、有活力。各中心(所、站)积极创新文明实践工作方法,调动志愿者和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丰宁县把“道德银行+爱心超市”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断规范“评、存、兑、晒”四步法,定期开展好人好事评比,将美德储蓄积分张榜公示、适时兑换物品,实现“小积分”兑换“大文明”,激励更多人“做好事”“存美德”。双桥区大石庙镇庄头营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红白理事会,开设村民宴席大厅,统一宴席标准,将禁止操办的酒席事项列入村规民约。

    (四)基层治理更有效、暖人心。文明实践与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等基层工作深度融合。围场县在文明实践所站推行文明实践积分制,把村具体事务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可量化的指标。各文明实践所站积极发挥“一约四会”的约束作用,在完善基层自治、化解矛盾纠纷、融洽邻里关系等方面有效发挥了“稳压器”作用。在社区农村,一大批志愿服务者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反应处置调解矛盾,成为守护居民安全的“监控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阵地建设良莠不齐,档次差距较大。承德地域面积大、农村分布广,部分条件较好的地区,阵地整合效果好、硬件条件全、服务群众实效强。但部分偏远农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只能开展理论宣讲、市民教育等文明实践活动,阵地建设水平差距较大。

    (二)志愿服务队伍不稳定,活动不广泛。县级志愿服务总队工作人员多为本地宣传部和文明办的人员兼职,缺乏专业工作人员。县级志愿服务分队吸纳的干部职工,日常工作任务繁重,进基层开展活动无法保障质量和效果。乡村志愿者队伍不稳定,致富能手、乡贤、返乡大学生等长期在外地,其作用发挥有限,造成活动不能常态开展,或质量不高、水平较低,群众参与积极性受到影响。

    (三)服务供需不匹配,缺乏指挥平台。部分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作用不强,志愿服务力量分布不均衡,造成有的地方资源力量相对较多,有的地方相对较少,有的地方文明实践活动相对较多、有的地方相对较少。有的地方即使活动开展得多,真正符合群众需求的个性化活动则相对较少。

    (四)融合发展不够均衡,优质资源下沉力度不够。城市、县城占有的优质资源相对较多,乡镇农村则相对较少,全市各级驻村工作队在开展文明实践、推动移风易俗的以城带乡、以城促乡方面,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还有待全面提升。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争取优质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

    (五)基层作用发挥不充分,工作针对性不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主体在县级,落实主体在街乡和村居。但有的县市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仅满足于中心成立、队伍组建,而农村党支部书记却没有充分认识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活动。

    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一)突出抓好首要任务。新时代文明实践要突出抓好首要任务,开展丰富多样的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用身边事说明天下事,把党的创新理论传递到群众心中,转化为广大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从而引导基层群众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构建多元化阵地。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盘活资源,城乡并重、统筹推进的原则,建设覆盖社区、园区、厂区、校园、商务区、广场、公园、展厅、景区、教育基地等场所的文明实践阵地体系,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实现文明实践阵地全域化。

    (三)用活用好志愿服务。做实全市县两级志愿服务联合会(协会),加强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形成多元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志愿服务力量;要打造好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各县市区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项目库,持续推出服务清单,加强项目的全流程质效管理,及时开展评估反馈,改进服务内容和形式,使项目立得住、可持续、见实效;要强化志愿服务能力培训,让志愿者掌握文明实践工作目标、内容和要求。要健全完善机制保障,不断完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嘉许激励制度、权益保障制度,通过评优评先、礼遇关爱等形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主动性、自觉性。要注重培育特色工作品牌,充分谋划“一镇一品”“一村一品”“一社一品”“一处一品”,实现文明实践品牌化。

    (四)加快强化科技赋能。要立足于满足广大网民的实际需求,加快“承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络平台”的投入使用进度,搭建全市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注册登记、培训管理、褒奖激励、物质保障、技术支持、四单模式于一体的网络管理平台,提升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网络应用水平。

    (五)健全完善考评机制。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全市对各县市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年度考核、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评优评先范畴,切实压实县(市、区)、街道乡镇、农村社区三级党委书记责任,促进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把文明实践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和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B2版(2024年03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