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实践助力基层治理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街道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
◎ 杜春晓 宋敏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以基层为核心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是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积极作用,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北京市海淀区清河街道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作用,切实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

    “巾帼服务队”精准服务社区

    毛纺北小区的居民,主要以毛纺企业退休职工为主要构成。为传承毛纺精神,推动基层治理,海淀区清河街道毛纺北小区社区组建了由毛纺企业女职工组成的“织心永驻巾帼服务队”,通过挖掘居民的专业特长,有效将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相结合,开展“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凝聚社区治理合力,有效补齐老旧小区的物业服务短板。

    社区了解到居民理发困难的问题后,通过深入挖掘居民中具有理发技能的骨干力量,坚持每月5日开展关爱身边特殊群体、为老服务免费理发活动。对高龄老人以及腿脚不便、出行困难的居民,提供上门服务。

    同时,社区还积极开展妇联执委参事、议事活动,鼓励“半边天”志愿者拓展服务项目,成立缝纫小组,并定于每月8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她们用家里的旧窗帘给小区的休闲座椅缝制椅垫,为社区青少年缝制沙包,为高龄老人缝制被子、修改衣服,用精准的志愿服务在社区传播友爱、分享温暖。

    此外,社区了解到居民对老年餐桌的需求后,积极联系辖区商家、养老驿站开展流动老年餐桌服务,站在居民角度思考推动老年餐桌订餐服务,倡导自助服务来有效降低老年餐成本。每天10时40分,志愿者苏阿姨必定准时到岗打开活动室,帮助订餐的居民分发老年餐,志愿者们为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免费送餐上门,有效拓展了为老服务内容,解决了老人独自在家做饭的难题。

    近年来,毛纺北小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文化活动室、居民会客议事厅、儿童之家等功能室阵地资源,发挥志愿者积极作用,广泛挖掘居民潜力,创建志愿服务品牌亮点,连续三年来,毛纺北小区社区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首都文明单位”;2023年3月,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首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社区扎实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促使为民服务精准贴心、文明之风暖人暖心,新风正气不断积聚。

    “智学堂”推动社区治理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海淀区清河街道积极探索社区党建治理新思路、新形式,深挖社区资源,发挥智学苑小区三分之一业主是北京大学教授的优势,于2022年7月暑假开办了“智学堂”公益讲堂,构建“家、校、社”平台,实现以学聚人、以文化人。“智学堂”公益讲堂由居住在本小区的北京大学教师,每月一次无偿为小区的青少儿童开展讲座,内容涵盖历史、物理、文学、科技、医学、信息科技、外语等,至今已开讲16期。从基础科学到传统文学,从考古到大数据人工智能,从恐龙“下海”到神奇的化学,从中医如何治疗新冠肺炎到如何修复河流生态,从高考“学霸”的经验分享到社区治理的成功案例等等,丰富多彩的讲座内容,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掌握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增进了了解。

    自“智学堂”开办以来,社区党委不仅将课堂设置在小区内,还将授课地点拓展到小区外,先后根据不同人群开展党员参观双清别墅、一二九纪念亭,社区居民消防大演练、五月鲜花文艺汇演,青少年参观首都博物馆、参观消防安全博物馆、手工画绘制等活动。借助“智学堂”平台,社区党委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也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沟通。社区文化活动不仅限于繁荣文化、提高居民素质,还积极介入诸如经济发展、邻里团结、拆迁拆违、维护稳定、和谐社会建设等工作中,使“智学堂”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社会魅力。

    “智学堂”的创立,让社区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北大教授带来的知识盛宴,社区居民对“智学堂”好评如潮。智学苑社区在整合资源、传播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共商共建共享,逐渐把社区建设成管理民主、服务完善、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宜居型社区。

 

当前:B2版(2024年03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