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特殊教育领域12年,孩子们更愿意叫她“妈妈”。她就是天津市红桥区培智学校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闫璐璐。她坚守特教初心,十二载潜心探索特殊儿童康复之路,用爱心和专业为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天。她曾先后获得“天津好人”“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市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
做一名“特级教师”,是闫璐璐中学时代的梦想,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她选择了师范专业。大学期间,她加入特教义工队伍,为特殊儿童服务,一干就是三年,她的梦想也从“特级教师”变为“特教教师”。大学毕业后,她获得上海某公司人力资源师、家乡哈尔滨某高校辅导员、天津培智学校特教教师三个就业岗位,以及留在学校继续读研深造的机会,但她毅然奔赴天津,奔向她的职业理想。
工作后,闫璐璐班里有个叫欢欢(化名)的学生,是一名重度自闭症儿童,且患有癫痫,从不与别人交流,仿佛只活在自己的世界。可只要见到别的同学有妈妈接送陪伴,就会情绪暴躁,甚至攻击同学。通过家访,闫璐璐了解到,欢欢妈妈因为孩子的这个病,几年前就离家出走了,失去联系。失去妈妈的欢欢变得更加孤独,癫痫发作更加频繁。一次,欢欢看到别的同学都在和自己妈妈进行亲子互动,突然把头撞向身边的康复器械,闫璐璐下意识地把手臂垫在欢欢头前,欢欢顺势朝她的手臂狠狠地咬下去,闫璐璐一边强忍疼痛,一边轻柔地抚摸着欢欢的头:“孩子,闫妈妈陪着你,别怕……”从那时起,她决定做欢欢的临时妈妈,日复一日的伴读、生活照料、周末郊游,在她的呵护陪伴下,欢欢的狂躁表现减少了,癫痫发作也减少了,开始与人互动沟通。后来,闫璐璐因生孩子歇了一段时间,产假后上班的第一天,她刚走进教室,躲在游戏区一角的欢欢突然丢下手中心爱的玩具跑向她,一双小手臂紧紧地抱住她,嘴里嘟哝着“妈妈”。听到这一声呼唤,闫璐璐兴奋不已,甚至比期盼自己女儿喊出第一声“妈妈”还要激动。那一刻,闫璐璐真切地感受到了爱的伟大力量。
闫璐璐在担任“天津市贫困孤独症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孤独症早期干预班班主任时,班里一名叫栋栋(化名)的孩子的病症尤为严重,跟家里人都没有交流,栋栋爸爸为此心灰意冷。此后,栋栋没来上课,打电话,栋栋爸爸关了机,去家访,家中无人。一连十几天,闫璐璐忧心忡忡,做梦都梦到栋栋在喊老师救他。那段时间,她一下班就去栋栋家门口、附近公交站和菜市场转,寻找栋栋和他的家人,最后总算是找到了。在看到栋栋那一瞬间,闫璐璐流着眼泪跑过去一把抱住栋栋,与栋栋爸爸进行了数小时的长谈,第二天栋栋就回到学校。在闫璐璐的陪伴下,栋栋经过一年半的康复训练,各方面能力均有提高,孩子家长也通过一次次的培训、沟通、社会实践,逐步掌握了科学的行为干预方法。那年春节,栋栋爸爸打来电话,他话音里带着哭腔,激动地说:“闫老师,栋栋叫我爸爸了!栋栋张嘴说话了!闫老师,我代表全家谢谢您!”电话那端的喜悦也感染了闫璐璐,她一边听一边抹眼泪,为这个重新拾起生活希望的家庭高兴。
学校中,像欢欢和栋栋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对于这些孩子,闫璐璐在课堂上是老师,在课堂下是保姆,在生活中是妈妈。十二年来,她用真情和智慧,给特殊儿童营造了温暖而欢愉的乐园;用坚定和执着,给了“折翼的天使”飞向天空的力量;用爱心和专业,为特殊儿童撑起了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