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明新风进万家 群众幸福再“加码”
◎ 戴密密 吴兵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在贵州大地上,如何让文明新风吹遍城乡,让文明之花开满街巷,让文明之举随处可见,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来听听基层群众的心声。

    对2023年第三季度贵州好人、第六届遵义市道德模范陈华锋来说,加强家风建设是文明素养的重要环节。他认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道德养成的起点。

    结婚后,陈华锋除了赡养父母、抚育孩子,对于岳父岳母、妻子的外婆、重度残疾的妻姐等亲戚,也是照顾有加。在他的影响下,一家人相互扶持,和睦生活。

    陈华锋说,“赡养老人是应尽的义务。家庭里,首先要让老人高兴、健康、满意,自己才心安,才能做好其他事,这是最基本的。”

    面对生活的不易,他从未抱怨,还经常帮助邻里。“我们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他都会尽全力施以援手。”桐梓县蟠龙社区居民成荣仙的儿子正在创业,住在同一个社区的陈华锋知道后,帮忙出谋划策,这让成荣仙母子备受感动。

    照顾家人、热心助人的同时,陈华锋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先后获得“全省优秀公诉人”“遵义市优秀共产党员”“遵义市优秀检察干警”等荣誉。

    面对赞誉,陈华锋十分淡然,他始终认为,“人在社会上立足,首先要品行端正,从自身做起,给子女树立榜样,而良好品德能涵养良好家风,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

    传递文明新风不仅可以从自身、从家庭做起,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利认为,弘扬文明风尚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汲取精神力量。

    李利是地道的布依族姑娘,自幼跟着村里的手艺人学习蓝靛染。2007年蓝靛染被列入贵州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于对布依族文化的热爱,李利2019年成立了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我们着重传承和发扬布依族传统手艺,并注重传统与时代需求的结合,将布依族元素融入日常用品、文创产品。”李利感慨,“对我而言,非遗是最淳朴的思想情感,是一种厚植心中的精神力量和文化自信。”她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生产生活的一部分,是乡村风俗与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非遗中有很多价值观念引领着乡风文明建设。

    “我建议,进一步加强非遗展示展览场馆建设,将非遗文化植入有非遗元素的景区景点、职业院校,通过展示展览、课堂学习、名师指导等方式增加游客体验度,吸引更多非遗爱好者,培育更多非遗传承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增强乡村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李利说。

    对于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话题,笔者专访了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精神文明办主任耿杰。

    “社会文明风尚和文明程度,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外在显现,推动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充分说明了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耿杰表示,进入新时代新阶段,贵州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小康,物质文明有了巨大提升。如何使人民群众在鼓了“钱袋子”的同时,充实好“脑袋子”,既“富”又“贵”,在山乡巨变之后,扬起文明新风,是精神文明建设部门一直在思考并努力奋斗的目标。

    “追求文明,对个人来说,需要自觉;对社会来说,需要形成共识。文明不会自己走来,经济富裕并不等于精神富有;社会的全面发展,既要经济富裕,也要精神富足。”

    社会文明水平的提升,需要提升社会大众的文明知识水平,需要提升个人的文明素质。

    耿杰认为,结合贵州实际,需要从培养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社会精神风貌开始,提升文明自觉和共识,涵养文明知识和认知,培育文明行为和风尚,健全文明标准和规范,以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进行努力。

    要从加强科学知识教育、提高社会总体文化水平、普及卫生健康常识、增强诚信意识、举办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等入手,增强公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夯实文明基础,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

    “我们将开展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交通等文明倡导行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风尚有机融入各类生活场景,引导公众认识到文明行为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监督和惩治,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耿杰说,通过加强公民教育、倡导文明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加强社会治理,推动形成社会文明风尚,使文明之风风行社会。

    此外,通过引导群众积极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公益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推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同配合,通过“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使文明风尚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当前:A1版(2024年03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