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舞蹈有“五不要”

 

    为了提升孩子的身体素质、培养更多兴趣爱好,市面上的体育、艺术类培训很多,因训练不当导致孩子出现的运动损伤不在少数。此前,教育部网站发布《中小学生舞蹈等体育艺术类校外培训安全提醒》,针对舞蹈、体育等以身体练习为主、较易出现运动伤害事件的培训活动,强调“五不要”。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张一民应邀对此进行了解读,他表示——

    不要在无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进行培训。孩子培训需要相关专业防护。在亮面瓷砖、水泥地等场地进行训练,未充分热身整理进行训练,无保护进行高危险性训练,疲劳状态下训练等,都会增加孩子受伤风险,应该避免。张一民建议,家长选择培训机构时要考察场地环境、设施器械、教师资格、课程安排等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家长可以记录相关信息,回家后到网上查询,确保合规后再送孩子去学习。

    不要过早对孩子进行过强柔韧训练。孩子生长发育过程有不同阶段,需根据其特点安排科学练习,若过早过强进行柔韧训练可能导致骨骼和肌肉发育不良等问题。不少家长希望孩子能尽早接触舞蹈,塑造更好的身体姿态、提升气质,有的在孩子三四岁时就送去舞蹈班,但孩子虽然骨骼弹性、关节灵活性和肌肉伸展性较好,但对抗外力牵拉的能力较差、肌肉少且力量弱,不适合强度较高的舞蹈训练,最好在六七岁后再开始系统学习。

    不要过度对脊椎和腰部做外力挤压。孩子存在个体成长差异,关节、脊椎、韧带等受到外界用力按压、拉伸时,可能会导致骨骼变形、关节疼痛或脱位等,严重的会影响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学习舞蹈时一定注意避免运动损伤,跳舞、下腰前要先热身,如果未充分活动肌肉和关节韧带等部位,做某些动作时可能引起急性肌肉拉伤甚至骨折。热身能提高体温,让僵硬的肌肉变得松弛、关节得到充分润滑,防止运动中出现肌肉损伤或骨折。孩子动作做错了或运动能力不足,是导致受伤的重要因素,跳舞时讲求科学练习,一定要先认真学习并掌握正确动作要领,同时全面提升孩子灵敏性、协调性、肌肉力量等,着重保护腰背部、膝盖、踝关节等部位,在练舞时增加10-15分钟的力量、功能性训练和拉伸训练,能够让孩子的运动机能水平得到平衡发展,同时也能减少某些特殊舞蹈动作给孩子骨骼生长发育等带来的潜在影响。

    不要做过高难度系数的训练。练习身体腾空翻转、下腰、掰腿、劈叉等动作需有系统化的专业训练基础,并在专业人员指导和成人看护下进行,不适合初学者和非专业人士。建议未满10周岁的儿童慎做下腰等脊椎、腰部身体训练,避免出现伤害。家长应牢记“循序渐进”四个字,要在孩子身体负荷范围内量力而行,确保安全第一。切忌急于求成,一味催促孩子突破极限、挑战专业或难度大的动作,会让孩子的身体超负荷,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一旦孩子在练习时出现无法忍受的疼痛,一定要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必要时立刻就医。

    不要让孩子练习与身心健康不符的内容。教学表演内容应符合不同年龄孩子的身心发展,所选作品避免出现暴力、血腥、色情等少儿不宜的内容,要积极培育孩子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舞蹈天赋,可以从幼儿园时期培养对音乐和韵律的感知,注重提升兴趣、学习一些简单的步伐或姿势,切忌强压、强扳,避免频繁下蹲、跳跃等负荷较大的动作。孩子上小学后,可以慢慢接触芭蕾舞、拉丁舞、国标舞等专业舞蹈课程,这时孩子的力量已经开始慢慢增长,能够练习有一定强度的舞蹈动作了。

    最后,再次提醒广大家长朋友们,要理性看待校外培训,根据孩子自身兴趣爱好、年龄特点、身体状况等,综合考虑是否参加,不盲目、不跟风,要随时关注孩子身体情况,如有不适切勿勉强坚持。

    (据《生命时报》)

 

当前:6版(2024年03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