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玩“花活” 我们去看看

 

    看山看水看花、露营民宿徒步、手作摄影采摘……“花活”这么多,让年轻人沉醉于中国乡村。继City walk(城市漫步)火遍大江南北后,Country walk(乡村漫游)也成为更多人亲近大自然、感受乡土人情、体验乡村新风尚的热门旅行和生活方式。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乡村旅游已经稳稳占据国内旅游总人次的半壁江山,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今年前两个月,中国旅游研究院所监测的中国300多家乡村旅游示范点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7.6%,乡村旅游收入同比增加48.7%。

    承接这场“富贵”,各地应时而动,深挖资源,努力将地方特色转化为具有文化辨识度的IP,以农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助能模式激发乡村经济的活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春意暖暖,繁华万千。让我们去村里走一走,看看那里有什么好吃好玩好看的——

    “旅游+”“+旅游”,多业态为乡村振兴“开挂”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墨尔多山镇的中路藏寨被誉为“人和神向往的地方”,88座笔直挺立的古碉、600余座红白相间的藏房洒落于山谷田园之中,袅袅的炊烟、幽静的山谷、宁静的田野与美丽的藏寨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而这里也是民宿“贡谷堡”的所在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了一幢民宿、一个景点,专程前往甲居藏寨,感受藏式碉楼建筑和周围的山谷风光,体验最美乡村游。“2023年9月民宿正式开门迎客,营业期间平均入住率达到 80%。”民宿老板都红满眼笑意,她知道,自己回乡创业的选择是明智的。在都红看来,民宿在提供住宿服务的同时,也承载着当地文化传承和推广的责任,在注重提升住宿环境和服务质量的同时,民宿还开展各种文化体验活动,如锅庄表演、藏服写真等,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数据显示,目前丹巴县共发展民宿540户,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

    为了让“流量”变“留量”,丹巴县加快推动文旅、农旅、艺旅、康旅等业态融合创新,已初步形成“全域、全时、全龄”的特色乡村旅游产品集群,活态展示嘉绒藏族非遗文化,推出土陶制作、木版画制作、手工艺刺绣,观摩藏式酿酒技艺等体验项目,并依托红五军政治部旧址、藏民独立师师部旧址等红色遗址、四川省森林自然教育基地等打造研学基地。

    “今年,我们将致力于挖掘新价值、发展新业态,以乡村旅游为核心,以全域全季旅游营销模式为抓手,再打造一批‘最美藏寨’‘最美乡村’,把景区景点画点成珠、串珠成链、并链成片,全面提升丹巴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文旅产业竞争力。”丹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徐富智表示。

    丹巴县的变化,只是四川建设美丽新农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四川各地围绕乡村全面振兴、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等策划开发品质化、个性化、高端化的文旅产品,让广大游客深度体验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绵阳市安州区发展“体育+旅游”模式,打造环山环湖自行车公开赛、徒步大赛、罗浮山登高等一大批文体旅融合赛事。3月24日,中国自行车运动骑游大会暨“骑遍四川”第七届中国·安州环山环湖自行车公开赛在桑枣镇鸣枪开赛。从群山环绕到湖光山色,再到金黄田野,选手们满载着热情与活力一头扎进五彩斑斓的春天里,飞速穿行在安州的五彩画卷中。赛事也带动当地农家乐、乡村旅游人气大增。

    在田园绿道里或骑行或漫步,在草莓种植基地体验采摘乐趣,在中药材种植基地里了解中药材的独特魅力……内江市东兴区深耕文农旅商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改善、乡风文明建设,创新文旅产业模式,打造出了集度假观光、休闲康养、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不断拓展和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条,让更多村民分享到乡村旅游大发展的红利,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正逐步绘就。

    “舌尖”带动“脚尖”,乡村集市愈来愈火

    人群熙熙攘攘,吆喝声、叫卖声不绝于耳,比起大城市中习惯“快递放驿站、外卖送上门”的生活,乡村集市显得格外接地气。这两年,在广西柳州市,拥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乡村集市愈发火热,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热衷于“反向赶集”,乡村游愈来愈火。

    58岁的柳州市民刘先生热衷赶集,在网上查找各个县区的“圩日表”,挑选目的地,是他闲暇时的一大乐趣。“鹿寨、融安、融水等周边县区都是我常去的地方。”他表示,近几年,乡村集市环境变好了,基础设施愈发完善,群众赶集的体验感也越来越好。

    乡村集市作为连接乡村传统与城乡经济的交汇点,“反向赶集”让近郊游、乡村游更火热,也推动了县域旅游资源的挖掘,进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与周边配套的不断加强。柳州市就以推动乡镇集贸市场升级改造为重要内容,实现乡镇商贸中心提档升级,提升农村消费市场活力。

    乡村集市里独具特色的小吃也让游客流连忘返。“周末我喜欢约小伙伴一起来乡下‘逛吃’。”近日,正逢鱼峰区里雍老街的圩日,95后的赖玲玲与同伴从市区驱车赶来,只为光顾一家只有圩日才营业的螺蛳粉店。

    市民沈晓艺每逢周末,都要到柳南区洛满镇购买水油堆,顺便淘一淘乡村好物。“我特别爱吃洛满水油堆,每次来我还会买些时令花卉苗木。”

    一碗粉、一朵花、一特产,烟火气带热一个个乡村集市,广西各地的乡镇通过突显本地特色,“舌尖”“脚尖”齐发力,助力乡村振兴。

    在2024年“壮族三月三”即将到来之际,3月22日,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发布10条旅游精品线路,汇集了广西14个设区市的美景、美食、美宿,包括了上春山·活力徒步之旅、寻春意·一路生花之旅、赏春韵·诗意乡村之旅、养春生·自在寿乡之旅、品春味·美食飘香之旅等,进一步将广西的乡村游推向新的高潮。

    “无中生有”“有上加优”,差异化策略引人

    千村千面。面对消费新需求以及火热的业态,山东各地依托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挖掘特色,激发活力,打造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品牌,让游客玩了这里想那里。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的潭溪山,山清水秀,风光优美,经多年打造运营已成为文旅网红打卡地。依托景区的持续高质量发展,周边的石沟村等村庄的乡村旅游也兴旺起来,农家乐、民宿、农家采摘等项目丰富了游客体验。潭溪山“景区+农户”模式被列入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博山区则着眼新消费群体,建成老颜神博山小吃一条街,依托万亩红叶、万亩梯田等打造了最美公路“禹王路”和鲁中最美“城市阳台”等特色景点,带火周边9个山村旅游,探索出“一企带多村”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模式。

    若没有景观资源禀赋,乡村旅游怎么办?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通过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采取“村民参与、股份共享”模式,让村民和商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吸引大批年轻人返乡创业,培育打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中郝峪模式”。

    龙年春节期间,高青县常家镇天鹅湖村热闹非凡,敲花鼓、舞龙狮、扭秧歌、抬花轿,精彩的民俗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到这里寻找年味。

    去年11月,天鹅湖村被评为山东省第四批全省景区化村庄。依托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天鹅湖村将传统种植养殖业与旅游业进行配套发展,对周边的艾李湖生态湿地进行提升改造,策划观光栈道、趣味龙虾垂钓、农业体验等旅游产品,加速传统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声名远扬的蓑衣樊村依托紧邻黄河等地理优势和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在村内建民宿开客栈,在稻田里养螃蟹和龙虾,开发地理标志食材,大受欢迎。

    在“中国培田耕读小镇”里

    品味“乡愁”

    青山碧水环绕,古街小巷悠悠。走进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培田古村落,你可以静静地欣赏一幢幢客家古建筑之美,慢慢地品味客家耕读文化的魅力,感悟一代代客家人的乡愁记忆,享受惬意悠闲的慢时光。近年来,培田古村传承“崇文重教、耕读传家”传统,把古村落当“传家宝”来保护,打造“中国培田耕读小镇”,构建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连城县围绕“耕读文化”主题,以明清客家建筑遗存和客家文化为特色,编制《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保护规划》《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村庄规划》;相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按照“修旧如旧、修古如古”的要求,分门别类地对古建筑实施抢救性修复,先后完成官厅、大夫第、进士第等50个文物保护修缮工程。

    古村落的保护、开发、活化,让历史文脉留住了老百姓的乡愁,同时也为古村落的旅游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一家大院改造成的民宿前,“80后”创业青年吴晓明招呼着来来往往的游客。“我是这儿土生土长的,大学毕业后先在福州打工。后来古民居修缮了,村里旅游业发展了,我就回来看看,把祖屋改成民宿为游客服务,生意一直不错。”不少像吴晓明一样的返乡大学生、青年纷纷回家创业,助力古村落的开发,全村已发展民宿28家、农家乐餐厅72家。

    夕阳落下,古村落的灯光夜景更加美丽。恩典荣光、古墙夜话、十番古戏等“夜八景”沉浸式夜游项目形式各异、璀璨夺目,充分融合了培田古民居的文化特色及建筑风貌,与前来游玩的行人相融,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连城县围绕耕读传家主题,对修缮后的古民居进行活化利用,建成耕读传家陈列馆、农耕农具陈列馆、粮食印记陈列馆、红色记忆陈列馆、客家婴童服饰馆等特色展馆,让游客直观地感受培田儒家思想“文墨之乡”兴教立教、崇文尚武、耕读传家之风。

    (综合四川经济网、网信淄博、《农村青年》等)

当前:B4版(2024年04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