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时代文明实践从试点工作到全面铺开,从阵地建设到组织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今,各地区都特别关心如何深化拓展、如何“往深里走”,真正产生实效、获得成效。2023年,我们带着问题去调查,带着思考去辅导,先后考察20多个省市的60多个县市区,130多个社区和农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及实践基地等与基层干部交流,与志愿者骨干交流,与热心群众交流,从中发现不少创新经验、有效做法。为此特撰写本文,提炼“让新思想深入人心、用新思想激励奋进”的有效路径,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往深里走”,做出特色、增强实效。
学而思:联系实际善思考
从各地区的调查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和志愿者骨干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仅仅是“讲”和“听”,而应该是“带着问题来学习”“带着思考来学习”。也就是说,有些地方仅仅是完成任务、应付要求,开展“多少多少场”宣讲和演出,群众只是被动听讲课、看演出,达不到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效果。要鼓励基层干部群众,结合本区特色与需求、情况与问题,在聆听新思想宣讲的时候,一边思考,一边实践,才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带来可喜的变化。
福建省宁德市开展的“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学习实践活动很有成效。既有老干部、老党员、志愿者骨干等进校园,向中小学生讲述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的故事;也有少先队员、学生志愿者传承和宣讲,交流聆听习爷爷故事后的心得体会。其中,流传特别广的是一个“闪光点”的故事。习近平同志1988年到1990年在宁德地区工作的时候,带领闽东人民摆脱贫困,翻开了扶贫开发、摆脱贫困事业的新篇章。习近平同志指出,“在讲‘贫穷’的同时,不要忘记讲闽东的光彩;在讲压力的同时,不要忘了讲动力。”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倡导大家充分认识闽东的光彩,并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近年来,宁德市干部不断发现“闪光点”,不断发扬“闪光点”,激励干部群众面对困难不畏难、不退缩,勤奋努力、艰苦奋斗,逐渐探索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所以,带着问题学习,带着思考学习,就能够在学习和传播新思想、新理论的过程中有收获、有提升、有进步。
学而悟:掌握精髓有动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宣传宣讲、学习传播不能停留在活动与形式上,关键是要认真领会、深刻领悟,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一边学习、一边领悟、一边应用,才能够让新思想在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更好的促进作用。
为了吸引和激励新时代青年关注文明实践,学习新思想新理论,北京市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及各所、站,就积极探索“青年TALK”的方式,用青年喜欢和热衷的活动促进思想理论的学习。文明实践工作人员深入青年群体调查研究,发现倾诉自由、有听有说、各抒己见的“青年TALK”方式受到欢迎。这些科技青年、创业青年,有讨论国家大事的,有关注北京发展的,有商议企业转型的,都将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与企业的发展、自身的成长相结合。所以,这种获得感悟和启迪的学习传播方式,具有更好的效果。
学而用:激励工作敢创新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传播思想文化的时候,要突出吸引群众、激励群众共同实践、共同奋斗的内容,也要让干部群众更有动力、更有活力。为此,各地区探索文明实践组织、阵地、项目建设的时候,就更多考虑传播思想理论与激励群众行动之间的联系,让广大群众就近就便学习了解、参与活动。
深圳市南山区在推进宣传宣讲、志愿服务的时候,就与人才兴区、人才强区的重点工作有机结合。为了吸引更多人才,南山区建设了人才公园、人才公寓、人才街区等,打造校区、园区、社区三位一体的发展环境。同时,在人才公园等年轻人喜欢活动、聚集交流的地方建设“志愿U站”“文明实践站点”,既能够向青年人才宣传普及新思想,也有利于吸引青年人才参与实践活动,发挥创造特长。这样,文明实践与人才兴区、人才强区的工作紧密结合,就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
学而传:面向群众多启迪
每一个党员干部、每一个志愿者,在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及学习新思想新理论的时候,不仅仅要自己认真领会、获得启迪,而且要面向群众传播和普及。文明实践要通过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吸引群众了解、感悟新时代新思想。既要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阵地和场所,也要探索丰富多样的渠道和途径。尤其在群众聚集、群众活跃的地方进行宣传普及。
上海市积极探索面向群众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多样化、丰富性。如闵行区梅陇镇的“益梅小院”,将思想吸引、服务吸引、民俗吸引、参与吸引等有机结合,让群众走进来欣赏、活动、感受的同时,获得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嘉定区南翔镇将高科技时尚、民俗生活与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有机结合,分中心里面有不少供群众休闲品茶、聊天的桌子、椅子,坐下来之后会发现,桌子中间的玻璃板下面是电子显示屏,点击按钮就可以了解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宣讲内容,也可以了解南翔镇的文化习俗、美食菜品等等。
几点建议 >>>>>>
目前,新时代文明实践“往深里走”的关键是,一方面要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认同、领会和实践;另一方面要激励和支持广大干部群众在新思想的引领下奋发图强、拼搏进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为此,笔者提出几条对策建议:
第一、充分发挥实践组织的引领作用,不断淬炼基层人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设置,不仅是建立健全文明实践组织,还要充分发挥组织的积极作用。各地要通过文明实践联席会议、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协调会、文明实践骨干人员培训辅导等,提高文明实践组织的能力,更加积极主动开展活动、增强实效。
第二、充分发挥实践阵地的示范作用,不断营造文明氛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及广场、长廊、基地等,作为凝聚群众、教育群众的重要场所,应该发挥其“聚散”功能:一方面是“聚起来”,即发挥优秀宣传宣讲、文化民俗、志愿服务等队伍的吸引力,开展受群众欢迎的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前来实践阵地参与活动。另一方面是“散出去”,支持骨干成员走街串巷、走村入户进行宣传推广,开展服务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与此同时,也让更多群众了解活动内容与文明实践阵地的功能,激发出更多兴趣。
第三、充分发挥实践项目的创新作用,不断丰富惠民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要深入人心、激励人心,还要开发丰富多样的实践项目。在灵活多样的活动中,群众热情参与并受到感染,就能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加深对新思想的认同。如浙江省、河南省、福建省、吉林省等举办的文明实践项目展示类型多样、内容活泼,非常受群众欢迎。为此,要通过调查基层状况和群众需求,策划和实施富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项目,让文明实践做到“虚实结合”“上下结合”“雅俗结合”,吸引更多的群众喜欢,发挥其传播作用、熏陶作用、感染作用、激励作用。
第四、充分发挥实践网络的传播作用,不断弘扬时代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发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繁荣,需要不断扩大实践网络、覆盖广大群众。要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作用,让文明实践走深走实、影响广泛。线上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以及新兴媒体,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遍城市农村、传到群众心中;线下要充分利用民俗文化影响、亲缘关系影响、社会交往影响等,让广大群众通过“身边人、身边事、身边话”了解文明实践。这样,新时代文明实践就能够做到“无处不在”“无人不知”,在全社会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