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剑川县 文明和谐城
——云南省剑川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
◎ 李跃飞 施寿昌

 

    剑川,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电影《五朵金花》中阿鹏哥的故乡,徐霞客曾在这里留下足迹。这里有金庸先生《天龙八部》中的剑湖,是云南省内明代格局保留最完整、清代建筑保留最多的古城之一,更是开放包容的白族民俗风情聚集地。2023年3月,剑川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自2021年剑川县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来,剑川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理念,全县上下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攻坚克难、持续发力,县城面貌、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理能力、城市管理水平、市民文明素质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提升,剑川这座历史悠久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在向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之城迈进。

    信仰坚定  干群同心抓创建

    坚持高位推动。剑川县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推动剑川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组建“剑川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工作专班,成立领导专班,印发《剑川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剑川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机制,统筹整合各级各部门力量参与创建,全面履行创建主体责任,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机制,扎实推进文明创建。

    坚持领导示范。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调研,实地走访,现场交办。将县城区域划分为25个网格责任区,25个副处级领导挂包,76个县级单位共同负责,实现全县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创建格局。

    坚持督查问效。将单位参与创建纳入年度综合考评内容,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将履行主体责任与群众满意度结合,真正让群众说了算。

    崇德向善  文明风尚暖人心

    剑川县始终把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公民素质作为常态长效的文明创建内容,积极挖掘、打造各行各业的道德模范,以德育人,注重模范引领、榜样带动,为全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先进模范感召奋进,以德育人。组织开展道德模范、新时代剑川好少年、最美家庭、清廉家庭、“最美志愿者”等接地气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推出州级道德模范4人,县级道德模范18人,设计制作63个景观小品,制作安装300余块道德模范宣传栏,推动全县尊崇礼遇道德模范,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五大创建”统筹推进,以面带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统筹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全国文明村1家,省级文明单位10家、文明村3家、文明校园2所、文明家庭2户,州级文明单位20家、文明村镇12家、文明校园2所、文明家庭9户,通过集体、家庭带动人人争当模范浓厚氛围。

    志愿服务引领群众,以情感人。建成“1+8+93+N”四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219个,组建10支常备志愿服务队,常态长效开展“3·5学雷锋志愿服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文明交通”“移风易俗”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注册志愿者30870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2246次,形成文明城市人民建、文明城市为人民的良好互动局面。

    文化厚重  书香剑川展新颜

    剑川县突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充分挖掘、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爱国主义思想,以文润城,以文化人。

    赓续红色血脉。充分挖掘剑川红色文化资源,以张伯简纪念馆,中共滇西工委、滇西北地委武装斗争史实馆等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举行“强国复兴有我”“赓续红色血脉”等行走的思政课,对广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红色血脉代代传承,红色文化常讲常新。

    倡导全民阅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打造城市气质。打造剑川特色的“楹联文化”品牌,实施“打造书香剑川,提升文明素质”工程,开展“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社区”“书香家庭”创建,完善最美阅读空间、最美书店等阵地建设,在全县上下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

    弘扬传统文化。完成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一期“一志四馆”和剑川古城76处历史建筑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依托“木、土、石、布”等非遗项目,推出一批兼具民族文化内涵和现代设计元素的旅游工艺品,成立23个非遗传习所、2个非遗+旅游示范点、11个非遗工坊,成立中央美术学院驻云南大理剑川传统工艺工作站,构建起产业发展、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的多赢格局。

    和谐宜居  人民满意添新彩

    剑川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营造干净整洁、优美文明的城市环境,共创共享的浓厚氛围,用实实在在的创建成果,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以民为本,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施县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工程,完成主题街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法治主题、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等口袋公园建设,寓教于“景”,以“景”动人,触“景”生情。

    为民所需,着力提升人居环境。完成23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31个小区棚户区货币化安置,居民幸福感不断提升,整合项目资金12.7亿元对城市道路、排污、主题街区、停车场、口袋公园、公共卫生间等硬件基础设施和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等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和提升改造,新(改)建二类以上公厕36座和790座洗手台、新建县城垃圾中转站,投放分类垃圾桶500个、果皮箱1100个和垃圾房30个,居民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得到了巨大改变,激发了群众共同追求美好明天的愿望。

    以民为主,入户宣传家喻户晓。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剑川县白曲宣讲团精心创作了《文明之花放异彩》《文明城市创建我参与》《春暖花开》等60多个白曲宣讲节目,深入各乡镇村开展宣讲,受益群众8万多人次,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文明创建的声音传递到群众中去。全覆盖修订完善93个村(社区)《村规民约》,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群众性文艺文化活动,让文明理念家喻户晓,文明之花在群众中盛开。

    “我们现在出门有公园,随处可健身,超市、医院、学校等场所,15分钟内均可到达,真是太方便了。”剑川市民赵先生说。

    “走在剑川的每一个角落,既可以看到历史的影子,也能感受到现代文明的气息,剑川,是一座值得托付终身的城市。”来自广东的吴女士说。

    流水潺潺,古道悠悠。如今的剑川,入目皆是幸福景,满城浸润文明风。


 

当前:B4版(2024年04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