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硬件” 完善“软件”
——青海格尔木市凝心聚力绘好文明城市新画卷
◎ 樊永涛

 

星园社区党支部“陪伴在除夕 真情满星园”主题党日活动。  

开展阅读活动。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斑马线前,汽车礼让行人井然有序;“口袋公园”传递民生“微幸福”;“志愿红”用言行播撒文明种子……春日里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文明之花处处绽放,美入眼帘,润人心田。

    格尔木市树牢“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理念,倾全市之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提升“硬件”、完善“软件”,以“绣花”功夫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办好民生实事,诠释文明内涵,以文明之美推动精神富足,奋力跑好幸福生活“接力赛”,市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城市美誉度和民生幸福度全面提升,创建工作呈现全面向好的良好局面。

    统筹推进 共建共享 聚焦群众关心事

    青藏铁路穿城而过,在黄河路旁,过去普通的绿地正上演着“变形记”,摇身变成花木繁盛、幽静雅致的“口袋公园”——黄河路沿线小游园。为城市肌理增加绿意,为居民幸福感加码,格尔木市充分利用城市“巴掌地块”,因地制宜打造出一批小而美、小而精的“口袋公园”,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满足了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需求,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围绕精致城市建设发展理念,把“为人民服务”宗旨落在实处,近年来,格尔木市先后建成9处小而精致的“口袋公园”,每一处都具有独特的建设主题及特色。

    同时,为让城市从“面子”美到“里子”,格尔木市还高质量推进海绵化改造项目建设。走进位于格尔木市黄河东路北侧、去年完工的山东知青林海绵化改造项目,整体效果已经显现,现场几个工人正在为树木开展春季灌溉。该项目总投资488万元,改善了城市的大生态系统,提高了可透水地面面积比例和雨水资源化利用率,美化了城市景观,净化了空气质量,提高了居民的宜居感,增设了不同程度的居民公共空间,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格尔木市优化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一办五组”组织架构,由市委书记、市长“双挂帅”,完善市级领导联点包干、街巷管理“五位一体”等机制,以“八大环境”建设为切入点,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氛围营造等多点发力,以制度压实市级领导“六个一”、街巷责任单位“五个一”责任,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全民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全面形成。

    格尔木市把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作为增进民生福祉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根本和基础,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持“攻坚克难”的拼劲和韧劲,以“微改造微提升”推动城市管理顽疾整治,高质量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150余个,改造提升39个老旧小区、51条道路、114处公交站(亭)、8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阵地,不断优化提升道路标线、停车位、垃圾箱等城市公共设施,打造公共服务“15分钟便民生活圈”,营造和谐宜居环境,创建基础不断夯实,群众幸福感更有“质感”,城市发展更有“温度”。

   优质高效 基础稳固 文明底色更亮丽

    走进星园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多功能宣讲室、党员之家、志愿者服务站、书画室、舞蹈室、城市书屋等特色功能室一应俱全。

    星园路社区位于格尔木市东侧城乡接合部,2018年以前,缺少规划、房屋破旧、基本没有基础设施。安置回迁后,小区及周边配置了休闲、医疗、学校、商超等基础设施和场所,社区一改之前的老旧面貌。由于安置户中无固定收入家庭多,在社区生活中严重缺少归属感,社区重点围绕关爱服务、文化活动、社区秩序、民生保障等方面,改造完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各层次居民提供多元化生活方式和交流途径,特色功能室既增强了社区与群众之间的互动感,也更好地满足了居民对社区文化生活、社区服务的需求。

    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各功能模块,星园路社区持续开展红色教育、“微党课”、党建联席会、近邻调解会、相亲相爱邻里节、情暖星园等品牌活动。

    为突出改进创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利民惠民,格尔木市通过组织文明单位开展“我来说文明”微视频创作,规范党政干部文明行为,编发《市民文明手册》,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实施“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导市民群众自觉遵守文明行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针对农牧区文明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制定《关于推进格尔木市文明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所、站)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市1个中心、3个分中心、9个所、78个站对照“七有”标准进行规范化创建,并按照“五单”运行模式,针对不同群体和民生需求月月开展“主题式”“普惠式”“特惠式”文明实践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格尔木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积极开展文明风尚培育工作,大力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事迹,3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0人入选第三届“格尔木好人”。深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青藏公路建设指挥部旧址(将军楼)成功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累计创建各级文明单位130个,文明创建活动走深走实,市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和城市文明形象显著提升。

    全员发动 浓厚氛围 志愿服务常态化

    在格尔木市区,交通十字路口、学校门口等,处处可见“红马甲”身影,志愿者们穿梭在大街小巷维持早市秩序、劝导占道经营、清理城市“牛皮癣”,同时,结合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环境卫生保护等知识,化身“整治员”“宣传员”“劝导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文明城市创建增添温暖颜色、谱写文明乐章。金枫社工志愿服务队就是其中的缩影。

    金峰路街道办事处结合辖区流动人口多、环境卫生差、管理难度大等实际问题,以“三融三共”党建思路为抓手,以打造“石榴籽家园”街道为契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金枫社工志愿服务队。通过网格精细化管理,以“金枫温度”开展矛盾纠纷化解,以“金枫速度”回应群众诉求,以“金枫力度”维护社会稳定,以“金枫制度”管理干部职工,以“了民情、解民怨、多宣法、慎用警”的工作理念,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实践。

    金峰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丁瑜介绍,街道结合辖区实际,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创新街道“3341”党建工作模式,着力打造金峰社工品牌志愿服务队,充分发动辖区驻街单位、小区物业、私家大院等共同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享有、人人支持的良好创建氛围,着力提升辖区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和城市治理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改善和提升辖区环境卫生面貌。

    为推行常态报到机制,延伸服务群众触角,格尔木市印发《格尔木市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双报到”活动的实施方案》,建立“双向管理”制度,推动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在社区集聚。特别是河西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通过“天天敲门”“移动办公桌”等工作方法,开展以文化人、生态环保、移风易俗等“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受益群众1万余人。

    目前,格尔木市构建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落实志愿服务“双报到”机制,健全“1+8+N”服务模式,19个类别328支志愿服务队伍共3万余人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劝导、环境卫生整治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创新打造“三红”服务惠民生、“三个一服务”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6个。全域全范围、全行业领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市民群众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认可度、参与度、满意度不断提升。

当前:A4版(2024年04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