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文明底色 绘就幸福画卷
——宁夏平罗县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 周丽华 桑娜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黄渠桥红色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在“板凳课堂”中聆听红色故事,汲取历史文化内涵,激发乡村活力。

    在城关镇饮马湖社区,志愿者通过“温暖来敲门”志愿服务项目,以“生活、康养、陪护、文娱”为主,开展居家养老志愿服务,近两年共服务200余次,参与志愿者400余人。

    在陶乐镇东街社区,“金大妈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用实际行动回应民生关切、增进民生福祉、传递民生温度。

    …………

    在平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如阵阵清风,吹拂到城乡的每个角落,赋予城市独特气质,更滋养了百姓的幸福生活。

   群众在哪里

    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连日来,不断有单位团体和党员干部走进黄渠桥红色教育基地、头闸镇翰林清风文化展馆,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周活动。大家通过参观实物、文字图片、正反面案例等廉政资料,多角度、全方位接受廉政警示教育。

    “自从我们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与文化基地共建共享后,每天到这里参观、开展活动的团体特别多,群众也自发到这里参加活动,人气很旺。”黄渠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讲解员王内娜说。

    近年来,平罗县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依托现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板凳课堂”,开设红色讲堂,为党员群众讲述革命故事和黄渠桥历史文化,不断传承革命精神,激发乡村活力。同时,整合各方资源,培育以红色队伍、红色讲堂、红色资源为主的“红色合伙人”志愿服务项目,打造以黄渠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核心的“红色联盟”。

    为建好用活文明实践阵地,平罗县通过全面梳理盘点阵地资源,优化文明实践所(站)布局,使各所(站)按照“六有”标准实体化运行,并配备专兼结合的文明实践管理人员,常态化组织群众开展文明实践活动。通过不断探索阵地融合新路径,平罗县在融合党群活动中心、图书馆等阵地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特色、重点工作、群众需求,匠心打造便于群众参与的实践基地,扩大阵地覆盖面,让文明实践处处可见、时时可感。

    同时,平罗县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的组织统筹作用,在资源统筹的高效化、供需对接的精准化、服务群众的精细化上下功夫,联动建立理论宣讲、教育服务、科普服务、健身体育、卫生健康、敬老助老等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能力素养培训,不断提升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技能,为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推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模块,吸纳文明单位、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公益团队等加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列,不断丰富全县文明实践资源库。

    打造志愿服务项目

    “点亮”群众幸福生活

    近日,平罗县城关镇新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板凳读书会活动,以“凳子会”的形式,与居民围坐在一起,分享读书心得,营造书香四溢、邻里和谐的良好氛围。

    活动中,新建村党支部书记邓振芳带头推荐《家和万事兴·和谐家庭的幸福密码》一书,并结合生活中的所思所感,向大家分享了读书感悟,用乡音传递好家风、好家训。围观的村民也纷纷加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自家的家风故事,展现优秀家风传统。

    “我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实现知识的传递、爱心的交流。”邓振芳说。

    志愿服务项目是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平罗县统筹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五项”工作,利用本地农业科技、红色遗迹、风景名胜、非遗传承等资源,赋予文明实践活动更具吸引力的形式内容,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特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广泛推广“板凳聊天会”“田间课堂”“庭院课堂”等特色品牌,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延伸到田间地头、凉亭树下、农家院坝,为群众提供面对面、心贴心的服务,通过让文明实践故事“天天见”,让志愿服务温度“处处有”,实现民生实事成果“人人享”。

    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重原味、好滋味的“文化惠民”大餐;有温度、有深度的志愿服务……如今,一支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正在通过一项项特色文明实践品牌、一个个生动的文明实践场景,让文明新风吹遍平罗县大街小巷,汇聚起城乡群众共创美好生活的澎湃动力。

当前:B2版(2024年04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