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春风里
——安徽宿州市灵璧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综述
◎ 杨雪 刘刚

 

    亮丽整洁的街道、欢乐祥和的小区、绿意盎然的游园……在灵璧,文明随处可见;十字路口、居民小区、汴河之畔……在灵璧,志愿者用行动传递文明风尚。自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以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全县上下高度重视、众志成城,创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市容市貌焕然一新,交通环境文明有序,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高位推动搞好顶层设计

    规范体制。灵璧县成立创建安徽省文明城市指挥部,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建立“一办、七组、十专班、27网格”文明创建体制机制,切实压实包保责任。“一办”即创建指挥部办公室,下设综合组、宣传组和督查组,抽调人员集中办公;“七组”即理想信念建设工作组、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组、经济民生建设工作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组、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组、长效常态机制工作组、社会环境建设工作组;“十专班”即基础设施整治专班、经营秩序整治专班、市容市貌整治专班、农贸市场整治专班、交通秩序整治专班、建筑工地整治专班、住宅小区整治专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班、户外宣传整治专班、市民素质提升整治专班;“27网格”即灵城城区内27个涉创社区,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重点单位牵头,有关单位协助。

    调优机制。灵璧县印发《创建安徽省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创建安徽省文明城市工作问责办法》《创建安徽省文明城市网格化包保作战图》等规范性文件,用以指导规范全县文明创建工作。

    强化督查。实施“红黑榜”曝光制度和“红黄单”问题交办制度,推行督查组督查、县领导督查、“两代表一委员”督查、媒体督查、群众督查相结合,深入开展“走防促惠”活动,充分发挥“聆听灵璧”小程序和“666000”群众热线的作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提高督查的针对性,确保创建工作高标准、高质量、高效能推进。

    重心下移切实改善民生

    创建工作中,灵璧县着重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出行难、买菜难、停车难、如厕难等民生问题。

    背街小巷清理。文明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共清理整治背街小巷60个,包括清理牛皮癣、疏通下水道、开展杆线清理、拆除乱搭乱建等工作。

    农贸市场整治。深化文明菜市创建评比,加强对磬云农贸市场、云路菜市场、光明菜市场、鹿鸣菜市场、绿兴农贸大市场和尚东国际农贸市场的管理,按照干湿分离、生熟分离等原则,先后改建大型农贸市场1个,规范农贸市场5个。

    车辆停放疏导。新建2个大型停车场,按照“应划尽划”的原则,积极利用城市“边角地”和道路广场、公园超市等人群密集场所闲置用地,施划停车泊位27000个,方便群众停车。

    基础设施改造。文明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新建或改造城市道路、街巷42条,按照科学布局、方便群众的原则,高标准建设或改造城市公厕64座,新增节点游园12个,新增城区绿化面积28.6万平方米,改造城市积水点43处,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舆论引导突出公益宣传

    灵璧县始终把公益宣传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坚持点线面统筹,多样化宣传,让公益宣传融入百姓生活。

    突出重点区域。以广场游园、大型超市、繁华街道为中心,以城市主干道为牵引,以城市社区小区和学校为重点,开展立体式、全方位的公益宣传。文明创建期间,在社区、小区、重要路口、广场公园统一设置“景观小品”20个,宣传效果明显提升。

    创新宣传载体。在相关媒体开设专栏集中宣传的同时,精心利用文化广场、主题街道、好人馆等宣传载体,在公交车、出租车、工地围挡等处设置公益广告,对标文明交通、文明出行、文明餐桌、诚实守信等内容,有侧重地在不同场所、不同受众中开展宣传。

    彰显灵璧特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十大新时代文明实践教育基地、“乡村夜话”、“庭院小讲堂”、“树下课堂”等各具特色的宣传阵地和品牌,集中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凸显公益宣传的影响力。开展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9000余场次,志愿者参与服务人数10万余人次。

    抓好典型选树。灵璧县制定《灵璧县道德模范和“灵璧好人”管理服务暂行办法》,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截至目前,灵璧县共推选全国道德模范1人、“中国好人”13人、安徽省道德模范5人、“安徽好人”24人、“宿州好人”137人。

 

当前:3版(2024年04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