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高额彩礼 让爱从心出发
——各地扎实推进婚俗改革扫描

 

    “彩礼”话题,尤其农村高额彩礼现象备受关注。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不讲“礼”只看“财”,甚至形成攀比之风,使很多家庭背上沉重经济负担,也给婚姻稳定埋下隐患。

    今年3月8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法院通过审判明规则、促治理,是履职重要方面。”报告称,针对近年来涉彩礼纠纷增多甚至引发恶性案件,最高法制发涉彩礼纠纷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既尊重传统习俗,又明确禁止以彩礼为名索取财物,依法遏制高额彩礼,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

    近年来,各地以婚俗改革为抓手,扎实开展高额彩礼等婚俗陋习治理,引导广大家庭抵制高额彩礼,践行移风易俗。

    营造浓厚移风易俗氛围:刹住不正之风

    从法律层面看,我国民法典中明确“禁止包办、买卖婚姻”“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依法遏制高额彩礼,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是前提。彩礼是否返还以及如何返还,这是很多涉彩礼纠纷案件审理中的争议焦点问题。围绕彩礼范围、彩礼数额认定等问题,今年2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进一步明确裁判标准。

    为推进婚俗改革落地生效,河北省河间市各乡镇(街道)制定移风易俗实施方案和红白理事会章程,统一降低婚嫁消费标准。各村、社区结合本地实际,依法依规将婚事新办简办、限制高额彩礼、鼓励“零彩礼”和“低彩礼”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相关统计显示,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河间市共办理新婚登记7721对,其中,“零彩礼”652对、“低彩礼”6400对,高额彩礼陋习得到有效遏制。

    2023年5月,云南省勐海县格朗和哈尼族乡帕真村村民杨玉梅和二约两人以“零彩礼”“零陪嫁”的方式步入婚姻殿堂。回忆起婚礼时的美好,小两口总有道不完的甜蜜。“真情比彩礼贵重多了,我不想要捆绑在金钱上的爱情。”杨玉梅说,在真情实意面前,彩礼没有那么重要。

    为让节俭崇德成为文明新风尚,格朗和乡把遏制高额彩礼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突破口,积极推动“零彩礼”实践工作,并通过召开“火塘会”“院坝会”,借助传微信、拉横幅、放广播等方式,宣传倡导文明新风,营造全民参与移风易俗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为防止出现婚姻的价值取向偏离、不良风气冲击当地重“礼”轻“财”婚俗文明状况的发生,格朗和乡通过建立乡村治理红白理事会凝聚共识,引导村民摒弃婚丧嫁娶事宜中讲排场、比阔气的攀比从众心理,以及薄养厚葬、铺张浪费等不良陋习;倡导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请客从简”的要求,自觉作移风易俗、勤俭节约的表率,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一事一议”、群众大会等制度畅通协商议事渠道,构建以群众为主体的基层治理体系,并将婚丧嫁娶重要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目前,全乡5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制定的村规民约均包含“提倡勤俭节约,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请客从简”等相关内容。

    疏堵结合治彩礼:不搞“一刀切”

    今年2月,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创新移风易俗抓手载体,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鼓励各地利用乡村综合性服务场所,为农民婚丧嫁娶等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降低农村人情负担。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推动党员干部带头承诺践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强化正向引导激励,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有效办法。

    溯本寻源,高价彩礼现象的形成,是社会观念、经济基础、人口结构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表层攀比风气背后滋生乱象的土壤不容忽视,治理方式不能“一刀切”。因而,进一步巩固婚俗改革成效,推动移风易俗成常态见长效,除了坚持开展专项治理,还需注重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持续加强农村妇女儿童的权益保护,着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拓宽收入来源,加快完善农村养老、就业等公共服务体系,用更多可感可及的发展成果带动乡风文明深刻转变。

    2023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全国妇联联合举行“推进移风易俗 治理高额彩礼”新闻发布会,发布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发布涉彩礼典型案例,总结归纳裁判要点,既明确裁判规则,依法平衡各方利益,也给予相关当事人以行为指引,推动建设文明社会风气。

    人民法院在治“已病”的同时,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积极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下大气力预防“未病”,从源头上规范给付彩礼行为。通过发出司法建议等方式促进完善村规民约。如福建省龙岩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构建“五联四化”诉源治理体系,结合办理彩礼返还纠纷案件中的问题,指导部分辖区45个村将彩礼金额、随礼数额纳入到村规民约中,为爱“减负”,破解“天价彩礼”治理难题,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民政、妇联、司法、宣传等相关部门在积极开展合作,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也在充分发挥作用,以遵守法律、因地制宜的教育、规劝、批评、奖惩方式推动婚俗倡导性标准的执行,倡导婚事新办,遏制天价彩礼,遏制大操大办。还可以进一步深挖不同地区依然存在高额彩礼的深层次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比如性别比例问题,就可以开展线上相亲活动,比如观念问题,就可以多进行正确引导、榜样引领的工作,靶向治疗,还人情以温情、还民风以淳朴、还乡风以文明。

    倡导婚俗新风尚:为爱“减负”

    深化婚俗改革,为彩礼“减负”为何这么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有些人将彩礼金额视为男方经济实力的象征,出于面子和攀比心理,索要、炫耀高价彩礼;有些人将彩礼的多少等同于对婚姻的重视程度。此外,一些经济条件欠发达的农村地区适婚女性较少,一些大龄单身男性及其家庭希望通过高价彩礼展示“竞争力”;有的家庭把彩礼看作家庭收入、养老补偿等的重要渠道。

    治理高额彩礼,是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必然要求,能让传统婚俗文化回归本来意义,能为倡导文明婚风婚俗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从党员带头婚事简办,到集体婚礼倡导“零彩礼”,再到建立相亲平台创新说媒方式……近年来,有关部门在推动移风易俗上持续发力,民政部先后确定32个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在试验区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农业农村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工作方案,在全国范围内针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各级妇联组织立足职能特点,广泛开展宣教引导、提供婚姻家庭暖心支持服务、深化家庭文明建设。

    为倡树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各地民政部门积极推进结婚颁证服务、集体婚礼等制度创新。设立室内、室外颁证场地,大力推行集体婚礼、慈善婚礼,邀请政府领导、社会名人、模范代表等作为特邀颁证员,鼓励邀请双方父母、亲朋好友到场见证婚礼活动,组织新人共栽“甜蜜树”、共育“幸福林”。

    今年春节期间,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婚俗文化非遗体验活动。当天,新人们身着盛装,履行了结婚登记程序。随后,掌管姻缘的“月老”出场,以红线为媒,引导新人有序步入颁证大厅的非遗体验活动现场。新人们不仅领略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感受到了满满的仪式感。

    作为江西省婚俗改革示范县,全南县倡导树立婚姻新礼俗,97个村(居)创新成立“喜事管家”群众组织,提供全流程婚嫁服务。“喜事管家”牵头对本村嫁娶礼金、规模、时间流程等制定具体标准,实行清单化“限高”,并纳入村规民约。提前了解婚嫁事宜,“喜事管家”全程指导,为村民提供流程安排、证婚邀请、场地提供、组织志愿者等帮办服务。

    为了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全南县还创新“特邀嘉宾”见证婚礼环节,将当地特色地域文化融入婚俗新风建设,邀请道德模范、农村“五老”等担任“特邀嘉宾”,出席集体婚礼,让婚礼更具纪念意义。

    “之前农村办喜事比较讲究排场,但这几年有了新变化,年轻人更注重文明礼仪,婚礼简洁温馨又符合心意,省钱又有意义。”全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钟志勇介绍。目前,全南县嫁娶费用平均下降2.8万元,结婚流程由原来的13项缩减为5项,群众婚恋嫁娶观念明显转变。

    (综合《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云南网等)

当前:4版(2024年05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